聚会的尴尬

作者: 皖承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09:43 被阅读0次

    题记:本文汇集的五则微博,都是关于同学聚会的。主要记下了尴尬,也包括了对尴尬的反思。尴尬是实实在在的,令我哭笑不得。反思是我觉得这尴尬太有道理了。不尴尬才怪呢。由此反思到我们这一代人(大至上是五十年代的,也却包含了部分四十年代的,又包含了部分六十年代的人)的特别。一般将这一代人的共同,归结于1977——1978年的高考。考上了,便有了一个共同的起点(我到愿意再前移五年,那就是1973年的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回潮。这一年的中师招生仍旧是推荐,但却增加了一项,那就是考试选拔。减少了一项,那又是两年社会实践。由于有了考试选拔,推荐的人数就多了一点。取消了社会实践的要求,便有应届生进入。这便拉开了年龄距离。我就是这一年被选拔进来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比四年以后高考进入大学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在理论上,仅小一岁。)这代人确然很特别。光从构成上看,跨了三个十年。包含繁杂啊!经历上其实也有相当的差别。如果讲四十年代的那部分人,早已是饱经风霜了,则六十年代的那部分,还稚嫩的很。虽曰一代,相差极大。这又造就了这代人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仅从职位级别看,有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也有最基元的村支书。再从任职行业看,有科学院院士,也有大国工匠。有大企业家,也有小发明者。各行各业,各个层级中的领头者,都有这代人的分布。过去还没有哪一代人如此出色。秦汉三国包括唐宋,都是人才倍出的时代,但多在政治的领域。而一般人看到的,又有了更多文学的夸张。不象这一代人,如此地广泛分布,如此地实实在在。我愿发掘这代人的价值。于是有了汇集的此文。所以,所谓尴尬,在此并非一个否定性、消极性或带有负价值的概念。而是相反。

    其次,五则微博于我个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何以言之?这是我写微博的最先五则。它记录了我进入微博创作的时间与因由。若果没有那次同学们的网上聚会,也就没有那些感想。没有感想,自然也没有这些文创了。因为有了这个起点,我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工作——网上作文。用以回想过去,总结人生。感悟人情,分理人性。享受美好,咀嚼苦辣。至今也就两年多时间,发布文章近八十篇,总計字数十五余万。而这一切,因为有了五则微博这样一个开始。很值得记忆,故此合而为一,以为记念。

    五则微博有三则无题,亦无序号,可见初创的粗糙。每则微博其规模也就四五百字,类如一种感叹,一种感觉的记录。不像后来,标了序号,篇幅大多突破千字,还有四五千言的,基本属于象样的文章或艺术品了。有鉴于此,特将五则微博收归合一,并以“聚会的尴尬”为题,形成一篇象样的文章。这也突出了尴尬,强调尴尬。以下稍加整理,以次列出。

    第一则

    刘喜林是我四十一年前的中师同窗。前几天她发微信联系我,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着急中向另一位同学求救,她发来了照片,指着第几排第几人说,就是她。对着照片,我发呆了,这个人,这个形象,我记得呀。四十多年虽未对面,可我多次‘’看‘’到过她。那是路过她所在的县城,甚至有人提到那个县城时,她就闪现在眼前,浮现于脑际。她是刘喜林吗?若不是,那她又是谁?这时我才发现,我把刘喜林这三个字全部忘掉了。真是好奇怪,人形刻印在记忆中,作为符号的姓名却被时间淹没。这种记忆如何向老同学解释呢?我是这样解释的:

    刘喜林老同学向你检讨:我原来没有忘记你,事实是不仅路过阳高,甚至提到阳高,你的形象就浮现于脑际。多次“看”到你,怎么会忘记呢?奇怪的是刘喜林三个字从未随着形象出现,这是真的。我自己还想不通,怎么会把这三个字忘的一干二净,怎么会把人和名字分开?讲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这是否为表现之一呢?(以下第二则)

    与另一位同窗乔金山的联系也是这样。我也记下了当时的感受:

    我与乔金山四十余年未谋一面,甚至连乔金山这个名字也未听到一次!所以接到他第一个短信的第一反应是一片茫然。但有根记忆的神经在搅动我,几个时辰的翻箱倒柜之后,仍不能确定。我该惶恐还是羞愧?实在说来四十余年,他在偏僻的山村,我在遥远的异乡,各自为生存奔命,完全无暇它顾,那点可怜的同窗之谊,在无任何其它关系的依附之后,便被淹没,沉埋在记忆的最底,直至朽没飘零!实在说来这不怪自己,也不能怪社会。这是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独有?这独有很值得发倔,我们大家能留给历史,留给后代的,可能正在这里面。这样想来,毕业四十几年后的聚会、退休后的重逢,太有意义了。它提示我们总结过去,提炼人生,将另一份价值奉献社会。好在现在有闲了!不忙了!让我重新享受久违了的同窗之谊,不算晚。在享受中体味,在体味中奉献。可爱的金山,我己享受了很多,相信群里还有许多,真是太好了,让我们珍惜吧!

    回到与刘喜林的交流,所以,老同学,我不只忘了你的名字,还忘记了另一位。我不为自己开脱,是思想起来太有意思了。有些事自己尚不能解释,解释了的可能也不准。但由我们自己去解释自己的独特经历,应该成为我们的担当。

    后来我想到,之所以那么顽强地记着你的形象,是在一件事上,你启蒙了我。(以下第三则)

    同窗刘喜林在那件事上启蒙了我呢?

    同窗时节,我当劳动委员。每逢劳动周,我需上报出勤人数,以领取补助:每人一个窝头。记得一天,有位女同学请病假,我问什么病,刘喜林代答:例假。当时我只听得了声音,不懂意思,追问到,什么是例假(语音),在场女生轰的一阵大笑。我在莫名其妙中,感到点狼败与尴尬。隐约有所体悟,又不能确定。后来也不知何时何地,完全明白了那两个字的意思后,刘喜林当时形象就特别真切地浮现在眼前。说不清什么感觉,反正那副笑咪咪的状貌特有意思。大概也就至此以后,那副笑咪咪的状貌就印在恼际了。同窗时节,我与喜林并无太多交往,毕业之后的四十余年里,也未谋一面,而至今我仍能清晰地想起她的状貌,恐与那次启蒙很有关系。回想起来,实在很有意思,四十余年的光阴,淹没了的是作为符号的刘喜林三个字,刘喜林本人我并未忘记。这就是我看着刘喜林的照片,不知道这就是刘喜林的原因(以下第四则)

    4、懂事太晚

    说过刘喜林对我的启蒙,喜林本人及四十多年前的同窗们,大概不会怀疑我对她的记忆了。其实在此,我还想说的是,自己懂事太晚。都二十出头的大小伙了,对那么一点常识,竟然一无所知。这都受困于自已生活的环境,出生的家族,以及其它自然人文的方方面面。这让我生出一丝自悲。这种感觉以后一直伴随着我。无论上大学、当教师、做研究甚至做人、为人处事,老是感觉本应知道的,却总是晚了一步,晚人一截。它让我自愧的同时,也提醒我不得懈怠。以后我的一步步上进,直至按步获得教授职称,与这感觉的提醒很有关系。

    今天在我退休之后,回味这些事,感觉到:有些与生俱来的不足,有时也不一定是坏事。每个人的出生、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若有优劣,在自已怎么看待。若无优劣,那一定有它的特色。正确看待优劣、充分发挥特色就可以了。(以下第五则)

    7、无奈?幸运?

    几天前,我的中师同窗们在群中实现了四十一年来的第一次聚会。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四十一年前,我们相聚一起,同窗共度,尚未进入社会。四十一年后,我们再次相聚,己然步出社会。四十多年前,我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四十多年后的我们,已然而发苍苍而视茫茫了。我曾在给我同窗的微信中讲,这就是我们的命?或者,这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而独特必有价值。我们应该发掘这价值。这样就正能量、积极了。我实在不愿在四十一年后的首次聚会上,有凉水从我这里渗出。事实上,步出社会的相聚,也让我们超然于种种社会关系的羁绊,可以更加放心地畅所欲言。这不是某种自由的获得吗?如此,所谓唏嘘,其实应改为感慨、甚或自豪。感慨这独特的经历,自豪退休以后仍有如此有价值的发现及其有价值的事等我们去做。这样所谓无奈,便转向了幸运。而幸运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聚会的尴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hb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