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ther Escape.
brief intro.
20岁(maybe算21?)
-文学专业
-热爱电影、拍照、写写弄弄
-多动、梦想去热带以外的所有地方转转
……
只要是长假,必定在家坐不住。大一那年的暑假选择了去星巴克打工,做了两个月的咖啡……
Barista Victoria大二这一年的暑假要做些什么呢?
换个环境“瞎转”吧✅
正好碰上学校有一些暑期出国交流的项目,思想前后决定了一所英国的学校——Uuniversity of Birmingham。主要原因就是它的course非常吸引我👉Film&Media(影视、媒体)
一个月,七个城市的“瞎逛”,就这么开始了。
Be a student here
首要任务当然是看看来学些什么。其实曾经想过一个问题,理工科的学生去国外可以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技术,因为从客观上来讲确实如此。那么文学专业的学生出国也是为了advance something吗?
是的,但也许不是advance your major而是advance yourself
文化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站在别人的文化视角中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们班差不多有三十个人,近十个欧美学生,二十多个华人(包括大陆、香港、台湾和一些海外华裔),其实就文化圈而言,也就是东亚和拉丁两种,但已经足矣看出一些有趣的现象。
1、课堂
professor一个问题抛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回应他的是美国学生。
这可能是一个在有些人看来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都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啊。
确实,这是原因之一。但是反观国内的大学生课堂,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同样“并不积极”。至少我经常有这样的经历: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台下鸦雀无声……极度尴尬……老师为了缓解尴尬就开始随意点人,但被点到学生其实并不是毫无想法,甚至经常能给出很棒的点子。
倾听、思考和交流,显然我们更擅长的是倾听。但常常在经历了细致的思考后,有些中国学生可以给出一些很有价值的points。
2、Group work
Who wanna be the leader?
理论知识授课阶段结束后,我们自然进入到了实践环节。professor为了避免大家各自“抱团组队”,特意将占总人数1/3的欧美学生分别安排到了另外的2/3华人学生小组里。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当我们刚分完小组,隔壁那一组的一个美国女孩就很自然地开始给大家布置任务。(说实话我有点庆幸自己不在那一组kk)
语言优势?天生的leadership?or something else?也许都有。
ok这里不做过多的分析,毕竟自己也没有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储备
总体来说在这个course里的小组作业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最终需要能成功的扒一部电影并且cover其中的某个片段。我们组抽到的是A Fistful Of Dollars(《荒野大镖客》),cover的是一个对峙枪战的片段
THE LINE OUR STORYBOARDBe a traveller here
即便是在英国,每周两天的休息日我依然闲不住,跑了七个城市。
伯明翰➡️剑桥➡️牛津➡️利物浦➡️爱丁堡➡️巴斯➡️伦敦
一些最喜欢的照片👇
Linguini with Mussel去爱丁堡必尝的美食,奶油很醇厚,青口贝的清爽又稍稍中和了奶油的厚重感
Mussel with Lime还有什么是比直接上手来得更为过瘾?
Draft for Royal wedding underground station in London British Museum Roof of BM BM again a little pub where Beatles played
每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计划去哪转转,生活需要通过“瞎转”让自己放空或者得到灵感,就像Eat, Pray and Love当中所展现的那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