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一篇孩子问“为什么要学习呀?”,这是我的答案,反馈不错,于是我就在想:学习,是我们实现幸福生活的必需,那具体到不同学科的学习,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数学的学习,数学有什么用?那些加减乘数,除了让我们头疼以外还有什么意义?
不仅是孩子,我们也常常并不喜欢数学吧,那些数字、符号、逻辑,都太过抽象和复杂,让我们无从下手更无法产生兴趣。更何况,如今有了计算机,需要我们计算的机会显见得越来越少,那我们学习数学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学习数学不是有意义,而是非常有意义,它能帮我们以一种更有逻辑、更有效、更符合规律的方法去思考。
超市促销,满三减一,我们一定会下意识选择三种价格尽量接近的物品;
淘宝双十一,我们也会抱着手机认真核算如何凑到最大的优惠额度;
买饮料,我们常会对比一下每毫升的价格,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包装;
花十二块钱买麦当劳早餐卡前,我们也会快速在脑子里算一算,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我们吃几次麦当劳早餐才能回本。
数学早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每一次交易、每一次选择,都离不开数学的指导,数学帮助我们过更有性价比的人生。
数学对我们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我们常会觉得数学好的人更灵光,这种灵光并不是因为他更会做题,算术更快,而是因为数学思维所带来的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能帮助他快速洞察事物的本质。
曾有位名人说“万物皆可经济学”,大到一国兴衰,小到一次交易,背后都有其经济学原理。而所谓的经济学原理,最根本的依托便是数学。
数学告诉我们A等于B,B等于C,所以A等于C,然后才有了交易媒介,有了货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数学就是我们洞察事物规律的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14223/280682df3b6dc624.jpg)
一、数学帮助我们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
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拥有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我们常常会陷入迷茫,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此时,数学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
比如你现在想要去创业,创业的成功性有20%,那是不是只要你创业5次就一定会成功了呢?
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地觉得是这样。
可事实上,数学告诉我们,你努力了14次,才能够达到95%的成功率,而你不论努力多少次,也只能不断压缩失败的概率,而无法达到100%的成功率。
这是不是会让人觉得很丧?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概率论都说了你要做14次才能达到95%的成功率,那你现在失败个一次两次的,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这样的计算,可以帮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风险,并不是你重复做,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哪怕你从一开始就已经拥有了20%这个不算低的成功率。所以,在考虑all in创业之前,一定要冷静地分析一下。
以上讨论的情况还是基于你准备去做的这件事,是个“正确的事”,即,成功率并不低。
如果你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那你要达到95%的成功率,就需要努力298次。
是不是很惊人?
所以啊,不要盲目地投入一件本身并不是那么可靠的事情中去,试图依靠不断试错来提升成功率的想法,可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好消息是,数学也告诉我们,虽然这个世界上并没有100%的成功概率,但只要你重复做,你就能不断接近100%,这就是不确定中的确定性,也是我们俗语所说的“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的意义所在。
应用在带娃这件事上,你就算智计百出,孩子也万分配合,也无法100%保证孩子能够过上你理想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始终保留一些容错的区间,来接纳那些意料之外的变化。
同时,如果你真的很希望有个孩子能够成长为你期望的样子,那或许多生几个是个不错的选择,哈哈。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14223/13da7b05042d1ccc.jpg)
二、数学帮助我们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
数学帮助我们更坚定,数学也可以引导我们更有耐心,这是来自于“微积分”的智慧。
牛顿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静止不动的时候,我们给它施加一个力,它并不会迅速拥有速度,而是先有一个加速度,当加速度积累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速度。而产生速度之后,也不会在瞬间形成位移,而是在速度积累了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位移。
这就是量变积累成质变的过程。
对应到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孩子今天晚上努力学习了,并不会直接转变成他的能力,只有努力积累了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能力的增长;
而能力的增长也不能瞬间转变为成绩的提升,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转变为可以看见的成绩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
我们常常会在自己开始努力的第一天,就抱怨,为什么我今天这么努力了,却没有立马换来成绩的提升;我们也会在别人努力的时候,忽视前期需要的积累,而只能关注到最后的成绩的变化。
在生活中应用微积分的思维方式,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就会慢慢体会到,努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认可。
我们就会拥有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付出和孩子的努力。
不要一对孩子付出或者一改变教育方式,就期待立马看到结果,要相信时间的意义,等待积累的力量;也不要等到孩子努力了很久,有了成绩了才看到孩子的付出,要从一开始就看到孩子在过程中微小的努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更大的动力坚持。
一件事情的结果,并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长期的积累形成的。而出现了问题,也不要只盯着出现问题的那个瞬间,你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找到最开始施加的那个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14223/44f1abe019a6856b.jpg)
三、最后浅聊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虽然数学的世界宏伟壮丽,但其基石不过是数字与计算,所以早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就好。
现在市面上培养孩子数字敏感性的玩具多不胜数,某宝上搜搜,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就好,主要以这些玩具为媒介来培养孩子对数字、大小、多少的概念。
培养孩子的数字敏感性要根据孩子的思维方式,由具象到抽象,由实入虚。不要小看了扳着手指头数数这件事对孩子数学思维发展的意义,孩子的思维就是从具象慢慢发展到抽象的,早期的数字敏感性的培养需要引入具体的事物作为依托。
不要在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就过多引入抽象的概念,这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手足无措,形成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学习的深入。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14223/a59eea5c20497f81.jpg)
等孩子学习了四则运算之后,可以有意识多给孩子创造算的机会,比如开个家庭小卖部,让孩子来算价钱等。
我自己有一个珍藏的小游戏,叫做“车牌算二十四”。小时候参加奥数竞赛,有一个经典题型就是算24:4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得到24,算法越多越好。
后来有一次,坐车无聊时,我突然发现,车牌不也是4个数字吗,正好可以拿来练习算二十四,于是这就成为了我坐车时的常规打发时间小游戏了。
你也可以试试和孩子一起在车上玩呢,不仅可以给孩子找点事情,让孩子更安静地度过旅程,更能培养数学思维,一举多得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