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很少再读心理方面的书,或者很少读书。总觉得大把的时间要用在实践和从实践中自我感受,领悟,提升过程中。忙不过来去从出版业的汪洋大海中挑捡出自己觉得有趣又有益的书来。等到开始尽量让自己静下来看几页书的时候,才明白之前不看书的借口,也都是让自己越来越远离自我和远离内心的理由。
好吧,回到要在“简书”上写下一点想法,相关的第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就算是这么一本之前不太屑一顾的心灵工具书。寥寥数语但也有些溺水中呼到点点氧气的感觉。
前面几章过去看过的就先放着。
今天就记一下此时看到的第九章“爱自己”开始。
/当我们表现的不完美/
一直以来挺自豪自己的一个习惯 - 自省/Reflection
挺爱观察和琢磨的人。当然琢磨更多的是自己。而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动力,理性中会让自己在每次好的不好的事情后,分析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或可以更好,一次得到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个过程虽然没有像书中说的自责的程度,可是这种理性的分析确实给自己的是一种压力。而非自然而然和乐观能量的驱动。感触与书中提到的“应该”这个词,虽然对我,这完全是一个中性词。但是理解书里说到的,“应该”这个词潜意识中引起的羞愧和内疚,心有不甘,不愿屈服。另外一个词是,“必须”。
当你内心中感受到由此而来的内疚和压力,而不再想承受时,就会变成一边说应该,一边不停的找借口不那么做,不小心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没有人想成为奴隶。
我们不是命中注定要去服从“应该”或“不得不”的指挥,不论它们是来自外部,还是来自我们自身。一旦服从了这些命令,生活也就会失去了乐趣。
自责(所谓理智的反省)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制造压力)。
试着放下自责,更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才会有可能从自我评价/反省中获益。
认识事物:
1,符合我们的心愿
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自我的憎恨,内疚,羞愧,或不断更正的动力。
那之后该如何呢?
做有乐趣的事
让逻辑从不得不做变为我选择做
深层了解自己的动机
然后决定是否放弃和拒绝做某项事。
。。。觉得对目前的我来说,上面“如何做”还有点鸡汤,还需要再修炼让自己有能力去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