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支教的日子里26

作者: 天上人间_20df | 来源:发表于2019-12-17 21:41 被阅读0次

                教育需要执着的坚守(4)

          昨天下午放学,王老师正要准备回宿舍,五年级的班主任小马老师来找他,说是准备虚心讨教些关于如何抓好五年级的管理问题,王老师非常高兴,也非常热情,交谈得很诚恳。从交谈中,王老师得知这位小马老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收效甚微,基本上已经失去了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内心满是对自己工作方式方法的疑虑和对家长、学生的怨气。

          这个五年级,前面的日志中已经提及到,是这个所学校人数最多,差生最多,纪律最乱,学风最差的班级。就王老师的思品课来说,上课不拿书的,课堂上乘老师不注意换座位、相互间打闹的,课后以多种理由不交作业的,现在人数仍然不少。虽然他上次从临夏买了些作业本送给了哪些“作业本丢了”的同学,但他们中间仍然有几个同学课后不能按时交作业;尽管王老师还是坚持每天早上到校先进到五年级教室,要耐心的指导他们早读,引导他们认真学习,但效果和小马老师的感受差不多,收效并不是很理想。这个班的学生,家庭作业至少一半人是完不成的,他们早上到校的第一要务是抄作业。从这个角度去看,原因似乎很简单,好像这些同学就是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他们真想享受“安逸”“舒适”“快乐”的“惬意”生活,其实,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也需要我们认真的去面对……

          小马老师来找王老师,这是对王老师极大的尊重和信任,是作为班主任对他这位课任老师平日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赖,也是对这位支教校长的无比抬举,王老师从心里认可这位工作执着、负责任的小同志。

          送走小马老师,王老师觉得很是过意不去,他总觉得有失于小马老师对他的期待,有愧于小马老师这份真诚和虚心。因为这次交流,王老师确实没能给他非常的“特效”经验,只能是“教育需要执着坚守”的一些浮浅“理论”和“付出必有回报”的一些尚需验证的实操建议。

          吃过晚饭,王老师一边散步,一边思考自己两个月的支教生活,他极力的梳理着对这里教育现状了解和认识,回想昨天的谈话,他觉得应该把这次交流记录下来,毕竟这里有着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教育应该构建‘社会——学校——家族’三维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这是我们经常提及的一句话,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其中的道理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多元因素相互作用下成熟起来的。面对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我们当老师的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所以,从这个层面看,教师只不过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因素罢了,而并不是全部,因此,王老师认为,面对自己的付出与收效不成正比的现实,当老师的还是应该坦然面对,大可不必过于自责,但切不可推卸责任。因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立德树人”是始终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再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们应该去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努力去做学生命运当中的“幸运人”。何况进入新时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是时代对我们教师的新要求。所以,我们怎么能面对学生的“顽固不化”而“丧失”斗志呢,办法总比困难多,要知道,与差生的斗争永远是一场持久战。任何通过一两次工作就让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孩子”的故事,那都是“骗人的鬼话”。作为一名普通老师,面对学生的学习,我们何不妨每天坚持“该讲的知识一定要讲,该练习的内容一定要练,该批阅的作业一定要批,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改”,一定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千万不可降低对自己教育良知的要求。

          这里地处“偏远山区”,理论上现阶段还处于脱贫区域,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家族因素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一个班的学生,90%都是姓马,少量的是姓张、姓杨,其他的姓就更少了,从学生的姓氏中就可以看到,至少90%左右的学生是回族,这应该是属于典型的民族教育了,至少王老师这么认为。暂且不说具有优良传统的回民族对教育有着怎样的认识和理解,至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摆在老师面前: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负责看管孩子的爷爷奶奶却大都不怎么识字,更谈不上懂得教育或辅导学生。如果再要考虑他们对孩子的其他影响,做好这些“差生”转化工作需要付出的心血当然会更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王老师还是建议老师不要“明知故犯”,不必非要追究家长的监管责任,那不是自寻烦恼吗?比如,明知家庭作业学生完成,那又何必每天必须布置书面作业呢?老师一看学生完不成家庭作业就生气,有时候还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动手打人或进行体罚,学生受到体罚心情自然不爽,后续学习中表现更为不佳,老师则会越加生气,或许还会继续动手打人或进行体罚,如果由此引起家校矛盾,这不是教学事故吗?我们当老师应该记住,当你因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引起家校矛盾的时候,受伤的总归是自己,因为你没有依法执教,没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出于非常好的动机在做非常错误的事情。你想,这又何必呢?另外,我们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国家近些年在抓教育的均衡发展,但现实中的均衡是不存在的,而教育的差异则是永远存在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单是对于抓学生的学习来说,城市的老师可以理所当然的要求家长必须协助老师去抓学生的学习,比如要求家长给学生听写、批阅家庭作业、购买课外资料、做课后辅导等等,如果学生成绩仍然不理想,甚至还要把家长请到学校批评,但大多家长为了不让老师请自己到学校都愿意这么去做,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试问,城市老师的这一套做法在农村能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行,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差距。所以,“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王老师倒是建议,我们应该把对家长的这份怨气转化为如何做好家长的教化和引领工作去思考,进而通过家访、校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去探讨、去研究,为争取得到家长有效的协助而做些实际工作,不要动不动黯然伤神,怨天尤人。

          至于家庭作业,当老师的都知道,这是学生在学校之外学习的延续,是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程序,也可以说是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但面对家庭素,我们也应该试着去“变通”,不要一味的去布置抄抄抄、写写写、算算算的机械作业,不妨也试着去布置一些实践探究题,比如低年级数学,是否让学生回家问一下父母或爷爷奶奶,统计一下家里一天的开支(数字要求是整数),学着列个表,并把总花销算出来,如果发现有不必要的开支,试着给家里提点意见;如果用这些开支为你买衣服、买文具,又该如何分派等等,当然语文也一样。如果我们老师每天变着法儿把学生的家庭转换成让学生去做些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是不是也能起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呢?至少这样的家庭作业老师不需老师每天去检查批阅吧,至少也不会因为学生完不成计算或检测卷而大伤脑筋吧!还是把课堂抓住,把在校的时间抓住最好。

        “知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提升生活”这句话也许就说的是这方面的道理吧!因此,改变家庭作业的量和完成方式,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更大程度上可以说,在你成就学生的过程中也成就了自己,相信如果一个老师经常这样做,他今后必定是一名教育专家!或至少是一名师!但遗憾的是,王老师本人就没有这样的毅力和耐心。

          说到毅力和耐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除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外,还应该注重榜样的示范和引领,我们不但要在学生中发现榜样,还要努力去做学生的榜样,“头雁效应”“样板效应”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现身说法。正如我们老师要求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一样,如果自己不去主动阅读,不论是讲课,还是与学生交流,尤其语文课堂,也就不会妙语连珠,吸引学生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能也就会遇到瓶颈。所以,王老师认为,李镇西老师讲的“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写作”非常有道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认为,影响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外部条件,一个内部条件,即外因和内因,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学生,还是我们老师,在自己成长的历程中,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要让一个学生真正发生变化,最终还必须依靠他本人,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量变”就会“质变”,作为影响学生进步与成长的非常重要因素——老师,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达到发生“质”变的“量”,即要尽到一名教师拥有教育良知必须应尽的责任。

          因此,还是那句话:教育需要执着的坚守,更需要良知的感召。

                  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支教的日子里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fwe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