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家埃尔金德认为:“玩耍,是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没有玩耍,儿童将错过不少学习机会”,我十分赞同。但我所带的二年级孩子,赶上了疫情反复,学校实行分区管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变得十分有限。加上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原先课间可玩的跳绳也不能进行了。面对这不许,那不能的条条规则,不少孩子都直呼“憋坏了”。二年级的孩子开始表现出积极集体意识,渴望更多地和小伙伴一起活动游戏,也非常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于是,本着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我召开了一次讨论课间文明活动的微班会,邀请同学们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集思广益,聊聊我们能玩些什么。
会上,孩子们提出了“慢速游戏”的建议,比如,把以前玩的“老鹰捉小鸡”改成“蜗牛抓蜗牛”,把“奥特曼大战怪兽”改成“太极拳切磋赛”。这些游戏听起来不存在疯跑的安全隐患,那就试试吧。结果,在不宽敞的楼道中游戏,摩擦碰撞变得频繁,二年级孩子的自律性也有些不太靠谱。这不,“蜗牛抓蜗牛”玩着玩着成了“火星撞地球”,今天这个摔了胳膊肘,明天那个膝盖又摔破了皮;“太极拳切磋赛”玩着玩着又真打起来了,吵个“天翻地覆”,还非要我来做“法官”;还有的孩子这些游戏都玩腻了,索性“放飞自我”,把楼道当跑道赛跑......
小伤陆续,告状不止,就连学校小卫士课间检查时给我们班的扣分条也纷至沓来。看来,以生为本,也不能过分放权,还是得基于学情有所设计有所规范,才能让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成为孩子成长的资源。
一、分区启智,丰富室内活动
既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那就让孩子在教室也有物可玩吧!
联动科任老师,我们精心为孩子设置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思维发展的游戏区。如在“汉诺塔计时赛”区有一排不同层的汉诺塔、计时器以及积分表供孩子们自主比赛、记录成绩;在“最强大脑”区有看图猜成语、看图猜故事、百科知识竞赛答等游戏卡片;在“棋王争霸”区有五子棋、蛇形棋、飞行棋等各类棋。在这个区域,我还提供了骰子、空白棋盘等道具,供孩子基于学科知识孩子自己设计棋盘,比如将生字或英语单词写在蛇形棋格子上,走到哪一格要读出来或组词才能前进。在玩的同时,孩子们也在不断动手动脑,活跃思维,增长见识。
除了益智游戏,教室还增设了一个流动绘本馆。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我们年级协同一起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精选了300本优秀的绘本,每班50本按月漂流。区别于班级常规书架,流动绘本区的书籍在班级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这个月不抓紧看,下个月这批书就要轮到下一个班了,所以即使不那么爱阅读的小朋友也在“物以稀为贵”心理的促使下,开始在课间放弃疯跑,转为争分夺秒地共读,生怕错过了好书。
教室的墙面也是可利用的宝贵课间资源。联动我们班正在进行的“保护动植物”主题演讲活动以及“梦想之舟的传统文化之旅”学期班本课程,我在墙面张贴了古诗身高尺、中国史漫画图、中国史年代图、中国知识地图和世界知识地图。课程推进时,我常就这墙面的图画做发散性延展补充,鼓励孩子们课后自主观察探索。课间,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在不同的图画前围坐一团,讨论交流。
二、自主设计,激发自我教育
教室里丰富多彩的分区活动极大程度缓解了课间无序游戏疯跑的情况,但是,对于已经在课堂端坐学习了40分钟的孩子,课间适度的户外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次实践表明,孩子在教室外活动时比较容易兴奋,即使知道文明课间要求,光靠口头约定规则,玩起来是很容易忘记的。
为了激发孩子自我的教育,我举办了第一届梦想之舟班“创意杯”文明课间游戏设计大赛。以不疯跑、不喧哗、保证安全为大前提,请孩子们自主进行游戏设计,也可以邀请好朋友组队设计,聘请父母当智囊团协助设计。给游戏画示意图,将游戏规则写清楚的过程不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过程,还锻炼了同学间的协作沟通能力,更让协同育人的力量参与到文明课间建设中来。
接着,我将孩子们的设计进行展示,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玩期”。确实符合文明课间要求并且大家都喜欢玩的游戏,我就为游戏设计者颁发一份游戏录取证书,以资鼓励。
这下,课间可热闹极了。超级动物城、翻花绳,猜拳跳砖块、你做我猜、水果蹲等一系列好玩的小游戏被孩子带到了课间。并且,人人都是游戏的设计者,更是游戏的负责人,组织游戏时便会自觉提醒参与者遵守相应规则,“玩过火”的情况,也就基本没有了。
三、完善制度,给管理加点温度
然而,我还没有高兴太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室内益智棋牌太好玩,有时孩子会忘记先做好课前准备再玩,有时则因收不及时而乱丢一通;班上设立了纪律委员的岗位,但现在因为课间活动太丰富了,小管理员自己也好想玩。于是,原本非常负责的管理员也开始“玩忽职守”了。看来,原班规里关于课间活动的规则制度也需要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更新完善。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生道德上的自律,实现自我规训,用自己的信念和理解来管理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没有直接拟定新规,而是围绕课间活动组织微班会,和孩子共读绘本《课间十分钟》,邀请孩子们讨论发言,再次梳理课间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分别可以玩什么,应该怎么玩才不会耽误上课。接着将我制作的“文明课间清单”发给每个孩子,请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活动填入,并根据自己的选择创作自己的文明课间童谣自我提醒。
随后,我还在孩子们自主创作的童谣中提取出大家共性的认识,总结成了一首班级的文明课间童谣,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后,我将其制作成海报,张贴在班级公告栏,并举行签名承诺仪式,通过仪式感和成果可视化,潜移默化加深孩子的印象。
除此之外,为了让纪律委员课间既能愉快玩耍,也不产生做事情可以半途而废的偏差认知,我在原制度上增设了两名轮值安全管理员,每天由一组同桌负责。纪律委员不再需要每个课间定点执勤,只需每天一早分发工作牌,交接登记表格,提醒老师为他们拍摄上岗照片,并在课间确保其按时上岗,在有需要时随时补位即可。这下,纪律委员有了课间玩乐的时间,班级每个同学还都能参与到文明课间的维护行动中,知行合一,让好习惯内生外化。
上岗要有仪式感不仅如此,我还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我发现这个制度在不知不觉中给每一对同桌创设了合作交流的契机。原本小男生小女生特别容易因为发展水平不一、换位思考能力未养成而在同桌过程中闹矛盾,课间自然也不太会一起玩。但执勤活动让他们有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一起提醒有不文明行为的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感情不知不觉融洽了,课堂小组讨论时的积极性竟也大大提高。
就这样,短短课间十分钟,成了咱们班级一项灵动的教育资源,不仅给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给予孩子参与设计的机会,更起到促进学段发展,引领学生过文明集体生活的积极作用。以生为本,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教育的契机,我想,随着孩子们一年年长大,我们的课间活动还有着让人期待不已的“升级”空间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