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读书需要选季节,那么读《王鼎钧回忆录》应当在肃杀的秋季或寒冷的冬天,总之不能在桃红柳绿的春天。
但我偏偏在2023年的春天,被《王鼎钧回忆录》迷住,以至于忘了赏花忘了问柳。
回忆录一共四本,用十七年时光写成。出版时,王老已是八十五岁高龄。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什么要如此郑重地回顾一生,以自己的生命轨迹为主线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呢?王老开篇即坦言,有人曾告诉乾隆皇帝,人生只是江上的两艘船,一只载名,另一只载利。但他认为那人说的是官话,而官话之外还有人话,人话是江上还有两只船,一只载情,另一只载义。等我认真读完王老的回忆录时,我不得不说,王老说对了。他以他的生命历程证明了情义是苦难的解药,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们正是依凭着一份情义抵御了人生的风寒。他的书,是为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而写。
我喜欢王老说的人话,我佩服他是个大写的有情有义的读书人。
自秦统一中国以来,中国人似乎被简化成为两极。一级为官,一级为民。官员掌握了话语权,所以我们的历史只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于是我们几乎忘了,还有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怎么活过来的。他们如蝼蚁如野草,无声无息自生自灭。他们笑过吗?他们哭过吗?尤其在每一次朝代更迭时,他们的悲苦哀嚎谁曾听到,他们的颠沛流离谁曾同情,他们奉献的忠肝义胆谁曾珍惜,他们的悲欢离合谁曾在意,他们怎能是被忘记的一大群?而你我恰好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王鼎钧应该被我们敬佩。他以千钧笔力,将个人回忆与千千万万众生相连接,写尽了他们在历史剧变时蒙受的专制苦与战争难。他始终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谴责极权专制的罪恶,控诉侵略战争的祸患。无论什么党什么派,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无论他自己还是宗族血亲,他用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反复告诉你:生而为人,必须懂得生命里最宝贵的既非名也非利,而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情和义。
王鼎钧用他的笔画了一幅当代流民图,为无数面目模糊的苍生竖了一座碑。
我几乎是用叹息掺和着眼泪,读完了他的回忆录。
日冠入侵,十七岁的王鼎钧,不得不辞别父母,由山东逃亡安徽。此一去,山遥路远死生难卜。临别之夜,母亲泪流满面却语气绝诀地告诉丈夫,他走后我不想他!只这一句,便引我泪光四溅。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可是这个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硬生生让自己的心碎了一地,然后黙默地捡起来拼在一处。人间至情,不过如此,哪里关什么名和利。
父子失散多年,母亲病故,父亲怕儿子无力承受,只字不提母亡之事,却把母亲的遗言分拆在几封信里转述,好让儿子觉得母亲仍然活着。写信时怕遗言里“帮助弟弟妹妹长大”让儿子不堪重负,隐瞒了不去说。这沉甸甸的父爱,比名重比利深,那可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个失去家园流浪异乡的中年人,他的痛向谁说。王鼎钧说他得知实情时,冲出去只想找个地方放声嚎哭。而我,捧着书已泪如泉涌。
那夜别后,王鼎钧开始孤蓬万里的征程,长途跋涉忍饥挨饿,还要随时提防日伪巡查,每日每夜都在担惊受怕。好容易到了安徽阜阳,进入国立二十二中,这才发现,除了吃不饱穿不暖之外,生疥癣与长
虱子不可避免,唯一的安慰是尚有书读。看他写浑身疥疮如穿铠甲,奇痒难忍只能抓得全身皮破血流;看他写逃离阜阳时,工人去宿舍拆床,棍子一敲,立刻落一地密密麻麻的臭虫,只觉得脊背冰凉头皮发麻。背井离乡去流亡,多么艰苦和凄凉。
再后来,他继续向南流亡逃命,靠一双脚翻越秦岭,到了陕西又被骗去当兵,新兵训练几等于囚犯受刑,王鼎钧差点吞枪自尽。新兵训练结束,他随军由南京到上海再至沈阳,又因内战不得不向南逃亡,中途被捉成为俘虏,侥幸逃到上海,又糊里糊涂到了台湾,没想到老蒋在台湾大搞白色恐怖,他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与特务周旋,唯恐一着不慎丢了性命。终于熬到退休,赶紧移居美国,其时他已五十五岁整。
如此一生,凄惶苦痛,远超常人想象。但即便如此,他仍不忘扶弱恤贫,把自己微薄的稿费留给同学。即使自己薪俸不足,必须拼命写稿补贴父亲和弟妹生活,他也决不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至于生命里那些给过他点滴温暖的人们,他全部铭记于心,一俟条件成熟便一一感谢回馈。他使我相信,名利之外,尚有高贵的情义。凭它,无论世道多么险恶,芸芸众生仍能保持住对生活的信心。
王鼎钧的文笔老辣,常常以小见大,于细微处寓深意。他不说教只分享,说实话时常常真实得让人吃惊。比如他说日本战俘干苦力非常认真,“日本军人的品质是优秀的,日本政府浪费了他们”。他还说东北的日本妇女在战败后一声不吭忍受中国男人的侮辱,“日本女子挂在十字架上,替日本男人担当罪孽”。王鼎钧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专制独裁才是最大的祸根,战争对战争双方都是祸害,人类必须永远反对战争。
四卷读罢,重温他在第二部《怒目少年》里的序言,“无定河边骨向来不设户籍,更无论老百姓的汗和泪了’。他说他读的史书很多,但“那些书里有天下,没有苍生”。他用他的回忆,替苍生呐喊,为他们竖碑立传。王老苦心,可佩可敬。
当然,你完全可以拿王老的回忆录为纪实小说来看,情节跌宕过程惊险。只是,王老太渊博太有才,当他写故事时,他不可避免地让我们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善良与智慧。正如他在回忆录第一部《昨天的云》序言中所说,“人到了写回忆录的时候,大致掌握了人类行为的规律,人生中已没有秘密也没有奇迹,幻想退位,激动消失,看云仍然是云,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因为他已发现,“人间事千变万幻,今非昔比,仔细观察体会,所变者大抵是服装道具布景,例如元宝改支票、刀剑换枪弹而已,用抵抗刀剑的办法抵抗子弹当然不行,但是,何等人为何等事在何等情况下流血拼命,却是古今如一”。
想知道普通人如何在历史剧变时规避人生的险滩暗礁吗?想知道那个古今如一的奥秘吗?想看到与教科书不一样的历史吗?请看台湾第一散文家王鼎钧的回忆录。虽然那些浸透了血泪的回忆,会让窗外的春光黯然失色,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非常值。
2023年3月15于骊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