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的《背馍》一文我过去读过,今天又读了一遍。贫穷的日子里,勤奋的莘莘学子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太感人了。
文章中描写的情节熟悉又温暖。我的初中在镇中学住校的,每周三和周日各背一回馍,每次12个。我是1981年秋天上初中的,已经包产到户。我背的是两搅馍。
提起背馍,我的心里很温暖。我早就向往外边的生活,初中住校背馍上灶不要听父母的唠叨,每周还给一元零花钱,自由支配。花不完了还能攒着。
要是下雨,我父亲走十里路给我送馍。还有我妈做的干捞面。父亲在房檐下蹲着看我狼吞虎咽吃面。等我吃完面,父亲留下馍,拿着盛面条的盘子和包盘子的包袱回去。
我上初中普遍生活水平还不高,大部分人吃的是粗粮。我们村子分开早,粮食产量高,早吃上两搅馍了。灶上热馍的笼不分班级,我热的两搅馍,拿的时候让人提走了,又不敢提人家的黑馍玉米馍,只好饿着等下一顿饭。上学走时我妈说了,一顿饭两个馍。都不敢把下一顿的先吃上一个。
我们是镇中学由高中改成初中后的第一级重点班,从县城以北的五个公社择优录取的。大部分同学考上中专,少部分没考上中专的,上高中考上大学。
我们也背馍,大灶给热馍,喝开水。比作者幸福多了。住着学校的通铺,有两名女同学上学时就能玩到一起,后来成了一生的闺蜜朋友,现在跟我在一个城市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幸运。
我有一个朋友,陕北的。说起她的住校生活,跟《背馍》的情节很像。朋友说她家连粗粮也背不够。一个女同学家在另外一个村子,爸爸是村长,光景好。每周都多背好几个两搅馍,还有酸菜和油泼辣子。
后来我这个朋友考上师范,那个同学还在农村,一直是好朋友。《背馍》里,作者的同学去南方打工了,不知道联系上了没有。
赶紧买一本《背馍记》,看里边的文章有没有那个同学的信息。这心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