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把大熊猫当成国宝,只顾欣赏它卖萌逗逼,但我们很少思考熊猫为什么稀有、为什么成为国宝,其实熊猫的生存状态及其危急。本来熊猫跟狗熊是同一种动物,后来有一批狗熊迁徙到中国四川地区,进入了一望无际的竹林,本来狗熊是杂食动物,由于体型巨大,对食物的需求特别高,几乎每天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始终处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锻炼出很多特殊技能、包括抓鱼、游泳、剥皮、站立、快速奔跑,狗熊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过刘翔。
当进入竹林,狗熊发现竹子很好吃,而且有吃不完的资源,于是定居下来,就像人类发现黄土高原,定居下来产生农业文明一样,狗熊们在竹海中长期居住繁衍,经过无数代进化,变成了现在的熊猫。
由于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天然环境的滋润,熊猫变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一食物生存体,就是说,除了竹子别的都不吃,加上食物获取简单,熊猫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生存技能,甚至是繁衍的能力都大幅下降,导致必须通过人工授精才能延续。上世纪80年代,发生过一次竹子开花,整片竹林死亡,导致一个地区上百只大熊猫被饿死。
听完大熊猫的故事,我们是不是感到似曾相识,
一个人、一个企业
如果只有一种生存能力
靠一个渠道供应养分
就属于大熊猫模式
很多国有企业,垄断企业其实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舒适区,过着熊猫一样的生活,靠垄断资源和政策保护,只享受一种收入来源和渠道,即使亏损严重,也不担心灭绝,因为有人为你“人工授精”,给你划个自然保护区养着你。
一个人也是一样,长期依附在一个组织中,做同样的事情、和同样的人相处,一年不过是一天的365次重复,只有一种生存技能,甚至根本没有生存技能,只是依靠组织这个舒适区。
那么,竹子开花那天一旦到来,这些大熊猫企业和大熊猫人就将面临灭顶之灾。还记得上一次国企改革,大量职工下岗就是一次竹子开花,很多人的生活从此陷入低谷,也有些人因此如鱼得水。
对于银行来讲,其实已经经历过两次竹子开花,
第一次是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银行不良资产爆发,国家出手成立四大资产公司剥离不良资产,保住了银行的小命,
第二次2005年开始股份制改造,中央汇金输血,全体股民买单,又一次挽救了银行。
实际上银行完全是随着经济周期在运转,所谓的巴塞尔协议根本不曾发挥过作用,每隔10年左右银行就会面临一次不良资产爆发,就需要一次“人工授精”,现在的情形离第三次“人工授精”越来越接近。
这一次的变化不只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还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发生发展,可以说是
经济周期与产业革命并存的双重危机
对于传统银行来讲,长期依赖制造业、依赖国企和政府、依赖政策保护、依赖利差收益,让生存能力极度单一,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金融资产中,证券类资产占比只有25%,信贷类和非证券类资产占比达到75%,这个数字跟西方国家正好相反。
作为金融的高级阶段----证券金融,我国金融行业还没有实现从银行金融向证券金融的有效升级。
由于实物资产流动性下降,银行不良资产必然出现堆积式上升,因为买地、盖楼、买房所有环节的钱都是银行出的,银行已被房地产绑架,几乎是束手无策,只能等待政策的庇护。
而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存款保险、利率市场化、开放民营银行、鼓励互联网金融,政策的保护作用将越来越弱,这一次,银行可能要靠自己来度过难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