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言碎语(三)

散言碎语(三)

作者: 静儒斋古韵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11:42 被阅读0次

学诗的三个阶段(野老杂呓之三)

静儒

      宋朝的青原惟信禅师对参禅体会的精彩比喻大家都熟悉,就是开始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了有一些效果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到了最后明心见性时,“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我曾经把这段话比作学诗的三个阶段,也没有多少人把这段话当回事。也可能是这个时代,人们吃含有生长素的食品太多了,活性太强,定力差,会了一点点东西就觉得了不起了,到处张扬,恐怕别人不知道。岂不知现在多数平台并非有一定的造诣学者所办,多是较低端的商业行为,参与者多数都是吃瓜群众,即使点赞率很高,大都是不懂装懂的人云亦云。有些人连基本格律都不明白,就说弘扬传统诗词文化,不知是谁家的传统?谁家的文化?哎,这也是时代环境的产物,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嘛!

      从唯识学角度去看,因为参禅到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正式容易走火入魔误入狂禅的阶段,什么都能看见,时常可见到佛菩萨,都是幻觉。如果头脑不清醒,误认为是真实的,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得道,那是极端危险的,人会疯掉的。自古以来不懂装懂,未悟言悟,未证为证,是很难自拔的。学诗也是如此,因为此时灵感思维与悟性思维交织在一起,有时还伴随着一些超乎寻常的体现,人的神经非常灵敏,也就是第七识刚刚被唤醒,懵懵懂懂地与第六识勾结在一起胡思乱想。就像一个孩子从来都没看见湖,去看海的途中遇到湖泊就认为自己见到了大海似地。

        感性思维的主体是五识(眼耳鼻舌身)作用,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主体是第六识(意识),灵感思维是第七识末那识刚刚被唤醒,悟性思维是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已部分被唤醒,开始有了正确认识与主见。所有阿赖耶识都被唤醒并且逐渐地转识成智,才是超凡脱俗,才可渐渐臻于圣境。也就是开悟始修,修到一定程度就明心见性了,再逐渐登地。修炼与学诗都是这个路径,除此都是旁门左道。        没有真知灼见,整天在边见、身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中过活就是所有凡夫的惯性,我本人更严重。

        如果头脑中时刻都来灵感,有时似乎能听到有人在吟咏佳句,自己心里确明明白白,甚至自觉聪明伶俐无比,这是可喜可贺的,说明你已经进入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阶段。要更加努力修炼心性,才能慢慢获得正知正见,逐步走向成功的坦途。若不加强心性的修炼,很容易变成永远孤芳自赏的“诗疯子”。我在二十多年前就见到了一个看不起李白的人,就说他的诗比李白的诗强,你有啥办法?

        学诗到了成熟阶段,平时头脑中没有诗,也不记佳篇妙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旦动笔,都是真情流露。人也特别谦虚老练,特别有修养。我虽然是学音乐的,其实就教了不几年音乐课,就改教数学课了。努力参加函授学习,又被选拔到了二中重点校任教,自己也非常精进,成天做题,辅导高考时学生问什么题都难不住,又能辅导奥赛,自己也挺惬意。教学过了二十多年才感觉头脑中没有数学题了,平时就连公式与定理也不浮现了,但一旦谁问起了数学题,马上就能解答,用啥来啥。当人们问我怎样能学好数学时,我的回答是达到头脑中没有数学。当教龄超过了三十年之后,忽然发现自己错了,因为我们不是学数学的,是教数学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方面,必须研究思维的学问。又经过了多年各方面的广泛学习,才认识到科学家的发明,兵家的奇计,禅师的妙悟,诗人的灵感都是真正的智慧,都是互通的。真有学问的人都是沉稳的,从容不迫的。孔子教导我们:“不患人不知,患不知人也。”知识也不应该是私有的,都是人们共同的经验财富。半瓶子都晃荡,钱财不多的人都能炫富,小器易盈嘛!老师最不愿意教到自私自利的学生的学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向那样的人传授,因为那样的人成不了大器,还增添了欺世盗名的手段。有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还没教够,我就回答说没教够。要知道国家和人民在给我们养老,疫情这么严重,又为我们这些吃闲饭的人增加了养老金,我们整天想着自己,难道无愧吗?太自私自利的人,因为心胸狭窄,不容易开悟。

      我又说了一堆梦话!

相关文章

  • 散言碎语(三)

    学诗的三个阶段(野老杂呓之三) 静儒 宋朝的青原惟信禅师对参禅体会的精彩比喻大家都熟悉,就是开始参禅时,“...

  • 散言碎语

    2O2O,高贵的猪肉做梦都没想到会败给口罩。狂妄的特Lang普却也要在人都看不见的病毒面前认了怂。 所以嘛老语有言...

  • 散言碎语

    天气淡淡的阴,风冷嗖嗖的。吃罢早饭,闲来无事,去公园遛狗。 人,就是这样,永不满足。以前上班时,感觉每日匆匆忙忙,...

  • 散言碎语(七)

    对几个常用语的体会 静儒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们对于十年...

  • 散言碎语(十一)

    关于学习填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静儒 我们的词学讲座是根据我们月明所要培养的目标结合学员们的...

  • 散言碎语(一)

    大漠野老杂呓(一) 为了把自己学习国学的部分体会及时地与诗友们交流,启发一些人逐步提升认识水平,就把我的散...

  • 散言碎语(二)

    关于平水韵的几点思考(野老杂呓之二) 静儒 东汉以前的诗(包括《诗经》《楚词》)都没有统一的押韵标准,诗人...

  • 散言碎语(五)

    古音乐初浅了解之二(野老杂呓之五) 静儒 古人用五度相生法发明的十二音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

  • 散言碎语(八)

    诗词艺术别谈 静儒 舒生老师《审稿絮语》佳篇,确实指出多...

  • 散言碎语(之四)

    古代音乐初浅了解之一(野老杂呓四 ) 静儒 词与诗不同,诗是吟咏的,词是歌唱的,词来源于古乐府,是乐府歌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言碎语(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lg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