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言碎语(二)

散言碎语(二)

作者: 静儒斋古韵 | 来源:发表于2020-08-09 11:26 被阅读0次

    关于平水韵的几点思考(野老杂呓之二)

    静儒

          东汉以前的诗(包括《诗经》《楚词》)都没有统一的押韵标准,诗人们都是根据各个地方语音习惯大致谐和就完事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诗人们迫切地希望有一种统一的用韵要求。据说三国时期的李登就写了一本名叫《声类》的韵书。受佛教梵音的启发,人们已经发明了用汉字来进行拼音的方法,也产生了不少韵书。沈约、周颙等在确定“四声八病”的同时,也都各自进行了韵书的编撰,据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韵书已有二十多种,但都不成熟,可惜都失传了。

            隋朝以前没有系统适用的韵书,有些人的著作即使不失传也并不系统。只有随朝的陆法言、颜之推等所著《切韵》一书的问世,才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文化贡献。随着隋帝国短命,《切韵》也伴随着齐梁永明体向格律诗的发展步伐一起进入了唐朝。

          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以来,一个民族的统治者们可以改朝换代,但优秀的民族文化往往不受多大影响,即使受到冲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灭亡,就不会永远被外来侵略者彻底打败。现在一些数典忘祖的人,更有崇洋媚外之徒,真正可恶,比外邦敌人的破坏性都严重啊!修正主义比帝国主义更可怕。

            到了初唐、盛唐,格律诗韵律逐渐成熟,就把切韵稍加整理改名为《唐韵》,风风光光地代表着大唐帝国的正统文化。格律诗当时也叫近体诗,唐初一些诗人仍然怀恋着汉魏六朝时期的优秀作品,就把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作通通称为古诗。因为他们也搞不太清楚古人的用韵,就用切韵创作了一些拟古作品,多数是咏古题材的,所以就形成了古风体。唐韵即切韵,就是用汉字拼音,共193个韵部,古风用韵稍宽泛,可以同韵近韵通押,也就用到了107个韵部,基本相当于后来的平水韵。           

          现在有些人不懂格律,就说自己写的是古风,要知道古风也是唐人创造的文体呀!不允许有律句呦?只少不允许有太多的律句,都是些三平尾三仄尾大拗句之类,并且具足古味。现在新声韵严格说都不应该标“律”“绝”,不会写诗的所谓的诗,公然叫起来了“古风”,咋办?只能不知者不怪了呗!

          《唐韵》即《切韵》,193个韵部,一直被延用到了北宋真宗年间,北宋政局已经安稳了,最高统治者宋真宗可能觉得再用《唐韵》太有点挂不住面子了,还得用来进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本朝多无能啊?就命大学士陈鹏年组织一伙学者把《唐韵》增添了些常用字,内容体例与唐韵差不多,增广至206个韵部,换了个封皮,叫做《大宋重修广韵》,就是有名的《广韵》。广韵206个韵部,共收韵字二万六千多个。已故的最权威的当代语言学大师诗词格律泰斗王力老先生,把一部《广韵》都能背下来,真让人佩服!

            到了北宋仁宗年间,又钦命大学士丁度等人把广韵增加了一些字,韵字达到了三万多个,改名为《集韵》,还是206个韵部。可以说《唐韵》、《广韵》、《集韵》都差不多,都是源于《切韵》。       

            你们说现在诗词界这些根本都不太成熟的专家学者们,根据刚刚建立起来的普通话理论,新的声韵体系还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就要把尚且年富力强的老平水韵进行“活埋”,能不出事儿吗?不懂事儿的小孩儿能担得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的这么大一份及其厚重的传统家业吗?

            到了南宋初期,金国当时很强盛,王文郁曾在山西平水为官,把唐韵根据唐朝以来诗人们的同韵近韵相押习惯,合并成了106个韵部,命名《平水新刊韵略》,组织人力刊印出来,就是今天的“平水韵”。不足之处是不应该把【四十二拯】合并入【四十一迥】,当时就受到了一些质疑。当时宋朝北方的大部分国土已被金国占领,金国为了融合汉文化,就率先以唐韵为基础进行适用性地改革。而南宋统治者只求偏安于江南一隅。二十多年后,才指派了平水人刘渊刊印出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个韵部的刘氏《平水韵》也总算诞生了,只是把人们有争议的“拯”与“迥”分开成了两个韵部,让人们稍舒服舒服,其他与王氏《平水韵》基本一致。不管是怎么弄出来的也是为穷途末路的南宋王朝贴了一点金。现在一般资料对平水韵进行介绍时,多数都提一提刘淵,其实没有刘淵多大事,也没见有哪个学者来进行考证真相。

            可以看出我们自古以来的汉人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感总是凝重深厚的。若是在今天,那些媚外文人早已愤愤不平地站出来替洋人挣口袋了。

          元朝继续用王氏106部的“平水韵”,但同时也推行不太健全的“蒙古音韵”。明朝时又推出了《洪武正韵》,也是很草率的东西,比现在的新韵还简略,平水韵在文人中照用不误。

            到了清朝,聪颖有为的大清帝国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表面上也不分什么汉、满、蒙、契丹、……,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嘛!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都是圣人,都一概尊崇。不就是个诗韵吗?既然你们广大汉族知识分子喜欢,干脆不遮不掩,把106部的“平水韵”基本原装搬过来,亲自御批题名《佩文诗韵》,又出版了更加详细的声韵大词典《佩文韵府》,就用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准则。你们看看康熙多厉害?把中国这么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乖乖地统治了二三百年,后来兴起的轻古疑古之风与满清王朝有多大的干系?只能是你们汉人个别子孙不肖而已。不管是辛亥革命也好,中华民国也好,新中国也好,革命领袖与文化名人的诗作仍然用平水韵,一直被延用到了今天。

            大家知道“平水韵”的来历了吧?

          因为是呓语,只管随便乱说,不负责解释,醒来时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言碎语(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jl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