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随感|灵感大王与灵感

随感|灵感大王与灵感

作者: KTBreal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05:23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今天讨论一个有意思的词语—“灵感”。

    在《西游记》四十七回至四十九回中有一怪物,模样颇像奥特曼中的小怪兽:

    头戴金盔晃且辉,身披金甲掣虹霓。腰围宝带团珠翠,足踏烟黄靴样奇。鼻准高隆如峤耸,天庭广阔若龙仪。眼光闪灼圆还暴,牙齿钢锋尖又齐。
    短发蓬松飘火焰,长须潇洒挺金锥。口咬一枝青嫩藻,手拿九瓣赤铜锤。
    一声咿哑门开处,响似三春惊蛰雷。这等形容人世少,敢称灵显大王威。

    这个半人半鱼的妖怪,便是灵感大王,原本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一条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了神通。

    不知诸位读到此处,有无疑问,为何此怪自称灵感?古时灵感或佛说灵感是什么意思?和我们现在说说灵感有何不同?

    在辞典中,灵感的第一层含义为“灵验有感应”。

    也就是说,在古时,是指神灵的感应。是指我们求神拜佛后的灵验。如《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以法师智遗人我,识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灵感。”亦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萨灵感报应则个。”

    灵感的第二层含义则为我们现代人所说:“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而联想到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灵感大王的意思我们搞懂了。现代人的灵感我们也知道,那么,我们生活中到底怎么求得所谓的灵感?

    大家平常是否注意到,我们的灵感,好像不是主观能动让他想来就来的,似乎是“飘”来的。就如同你在冥想时,大脑中的各种想法,是自己找个缝隙钻出来一般。

    佛家将自我梳理为“五蕴”,即“色”(色身)、受(感觉)、想(辩识)、行(心所)、识(意识)。即我们先看到事物,感受到了他而心动产生想法,或灵感。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自我”在带动他们。

    而实际是,“五蕴”好像并不受“自我”领导。让我们看看火吠舍与佛陀的辩论。

    火吠舍质疑佛陀关于“五蕴”中都无“自我”的论断。他宣称:“色身为自我,感觉为自我,辩识为自我,心所为自我,意识为自我。”
    佛陀答曰:“很好,火吠舍,我问你一个问题。一位高贵的国王,可以行驶权利,处决应受死刑之人,惩罚应收惩罚之人,放逐应被放逐之人吗?”
    火吠舍对曰:“可以。他可以行使这些权利,而且他应该行使这些权利。”
    佛陀随后说到:“火吠舍,你是怎么想的?当你说色身是自我时,你能将权利施加于色身,让色身这样,让色身不这样吗?”
    火吠舍沉默。
    然后,佛陀一一梳理了其他四蕴与自我的控制关系,火吠舍承认他完全不能控制。

    好,看完这一辩论。我们不做"空"等深层次的佛学探讨,只单纯讨论下行、识。

    我们自己思索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感受,心动,行动,思考,是不是都是“自我”在命令?

    比如说,你看到黄色的落叶,心动,产生怜悯的想法,这个过程是不是一气呵成?你没有命令自己必须产生想法,这个想法是自然冒出来的对不对?

    这就很有意思了。又如我们平时走路,走第一步先迈的左腿还是右腿你还记得吗?是不是一种下意识行为?

    对,是不是突然感到人除了所谓的“自我”,还有一种下意识行为在主导你的生活?这个下意识行为,更多时候,和你的大脑的命令关系是切断的?

    科学上讲,人的下意识是保护人脑的一种机制,是大脑的一种低耗能运作行为,是通过你的行为习惯不断在纠正的。

    你的认知积累,你的价值观,你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在影响着下意识。下意识决定了你当下的感受,想法,行为。可以说,只要不需要繁复思考,计算的事物,都可以通过下意识解决。

    这样,我们可以说,灵感是感受的一种,不复杂,灵感也是一种下意识。灵就是一种顿悟。

    回到灵感的定义,它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而联想到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定义完全符合我们刚才做的探讨,即,它不是你可主宰的,是下意识将你自身的经历,学识,价值观与当前问题的扩展延续。

    所以说,我们写作者,纠结于灵感,不如纠结于你的下意识。没有灵感,是因为你的下意识无物可提取,就像石头扔入水面不会泛起一丝涟漪。只有扩大了知识面,见的多了,下意识才能更活跃,更正确,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成为真正的"灵感大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灵感大王与灵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mk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