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作者: 锦瑟雨宸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2:49 被阅读4次

    引言:

        与八岁的孩子聊天,刚开始我跟他聊游戏的事情,慢慢聊开了。

        我就问他“你喜欢妈妈吗?”

        孩子说”没感觉。”

        我问 “喜欢爸爸吗?”

        孩子说“不喜欢。”

        我问“喜欢姐姐吗?”

        孩子说“不知道”

        我问“为什么呢?”

        孩子说“他们总是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他们老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硬塞给我,我一点都不喜欢。他们老是说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对!”

          我深深的震撼了,才八岁的孩子,多么的渴望公平呢!

    场景模拟:

          假设你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你需要招聘一个得力的助手,下面呢,有六个学生到你公司去面试,你会选择谁呢?

    1、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2、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

    3、女生:7岁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从初中到高中毕业一直担任班长,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4、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 8岁学习书法, 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14岁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5、男生:初中全校第一名考入最好的高中,18岁以全校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每年获全额奖学金,出色的领导能力,人缘非常好,班主任的评价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6、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八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劝退……

    我想你心理肯定有了顺序!

    1.第一位叫卢刚,人比较帅气,1991年11月1号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枪杀了六个人,最后自己也自杀了,每次成绩考第一,他不允许自己考第二。这次事件的发生,导火线,就是因为他这次成绩是第二名,第一名是另外一位华裔留学生,这位留学生也被卢刚给枪杀了。

        事件思考:卢刚的事件,已经发生了整整20多年。我们来看看卢刚的遗书,可以看到他的一部分心理路程,“二姐,你好!信里的支票请迅速存到到银行,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大概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我想我自慰出的钱才足以报答父母和姐姐的养育之恩,我昨晚给你打完电话之后,一个人哭的死去活来,我死活咽不下这口气,我一直忍着的博士学位,这是全家人的风光。而且你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了几个人给我陪葬,我对物理学已经失去了兴趣,我后悔当初没有学到一些更实质的学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一窍不通,不能在学业上指导,全靠我一个人,瞎闯,这里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大多数留过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可以跟子女在美国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今天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但我自己做事,自己担当,永别了,我的二姐!”

    2.马加爵 被同学嘲笑就动手杀人

    3.薛千里 被国外男友分手就自杀

    4.李天一 重艺缺德行的教育,造就这个强奸犯

    5.吴谢宇 妈妈管太严,为逃避妈妈管教就弑母

    6.韩寒  虽没有顺风顺水的人生,但却有很好的心理健康营养。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孩子获得再大的成就都不一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有些家长就很天真哈,他们认为以我对我家孩子的观察呀,他心里善良,以他的性格是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亲爱的家长,李一天,并不是天生就是强奸犯的样子,他长得那么清秀,阳光,帅气,看起来像一个邻家的大男孩,从犯罪心理学来讲,所有的犯罪都是一念之间,李天一,他是家庭教育和性教育缺失的典范,在这个孩子从外表上来看,没有一个天生是杀人犯的样子,看起来都很阳光灿烂,情商,高智商,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样的人受欢迎,他们也知道父母的期望,所以他们就迎合父母,实现他人的期待。

        95%以上的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犯罪行或者自己孩子自杀行为为感到无比震惊。

        我们做个青少年犯的父母调查,95%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犯罪行为感到无比的震惊,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犯法,因为孩子在家里面表现的很听话。那这个伤害他人的学生,从心理学来讲,都是缺乏对生命发自内心的尊重,不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有发的因素,都是因为是别人阻碍了它的发展,导致了他的痛苦,然后对他人产生强烈的怨恨和不满,产生失控的情绪,所以才导致伤害他人;

        还有自杀的学生呢,都是发生矛盾冲突之后,导致自我价值严重偏低,认为自己不被别人接纳和认可,认为自己没有人喜欢,也没有人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面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选择自杀。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并非单纯知识的堆砌和能力的培养,不要逼自己的孩子成为学习机器人,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什么特长。否则,孩子拥有的知识越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就越大。首先,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有面对一种菊花,一条金鱼,怦然心动的情怀,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失去了对生命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对世界的热爱。那么就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变得无法想象。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家长已经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绑架了,80%的家长都在随波逐流,真的没有深入思考过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只是看到这些表面的现象,别人的孩子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也都这样,在价值观排列顺序上是这样的,首先就是给孩子找名校;然后,给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不是培训班;然后呢,给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兴趣班,给孩子足够的物质补偿和满足,给孩子很多的营养,吃喝,保证他的身体健康;然后,再次陪伴孩子,到最后的最后还是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家可以去对号入座一下哈,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最后面。

    错误顺序:

    给孩子找名校 >给孩子参加补习培训班>给孩子参加特长兴趣班>给孩子物质的补偿和满足>给孩子营养吃喝保障身体健康>陪伴孩子>孩子心理健康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家庭教育,从重要性来讲,应该还全倒过来,这样排序才是对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然后,要陪伴孩子;在给孩子的营养,吃喝,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给孩子相对应的物质上的满足,让孩子去参加一些特长兴趣班;然后,了解许可的话,可以给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培训班,给孩子再去找一些相对应的名校。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永远都放在第一位,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要包含哪些方面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

    正确顺序:

    孩子心理健康>陪伴孩子>给孩子营养吃喝>保障身体健康>给孩子物质的满足>给孩子参加特长兴趣班>给孩子参加补习培训班>给孩子找名校

    孩子的心理需要有哪些呢?

    1、相信孩子

          我作为家长经常会不相信孩子的话或者孩子做的事,这样孩子心理会形成厚厚的坚冰!

          要怎样才能打开孩子内心的坚冰呢?我告诉大家,斧头都是砍不掉坚冰的,冰块一定要有温暖来融化,对吗?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啊,可是我们家长都忘了,否则越砍越厚,最后孩子都不愿意上学,离家出走了,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在孩子13岁之前不懂得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相信孩子真的太重要了,拿笔写下,相信孩子,我们一定要相信,任何生命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绽放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天性。

    2、挖掘孩子独特的天赋

        那怎样去挖掘孩子的天才呢,你要去观察他,看他做什么样的事情,非常的宁静,那就是他的天赋,一条鱼就不该被迫去爬树,它的天空在海洋。

    3、让孩子自我决定、自我负责

      比如孩子在看一个特别好的视频,不愿意关掉。

      我们可以走上前去问他“宝贝,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你能看完”(我们给了孩子决定权利)

      孩子回答“20分钟”

      我说“我多给你5分钟,25分钟”

      到时间后,孩子自己把视频关掉。(我们给了他权利,他有自己做主的感觉)

      我就马上跟他说“宝贝呀,你看你能够说到做到,你跟我约好的事情,你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完成就能够完成,我发现你真是一个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你今天的表现非常棒。”

        这个就是给孩子找到一个能够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啊,因为在父母的包办,催促和监督之下,高度的缺乏自律性,做作业拖拖拉拉,从中午12点做到晚上12点。如果不是有意识的去引导的话,孩子就很容易自我放任,恶性循环。

    4、融入孩子

        我们昨天已经知道孩子在他的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我们有没有去挖掘他,满足他,随着孩子的年龄大了,出现了一些坚冰,我们更应该要融入到孩子里边去。

        那么怎样融入呢?就像收音机一样,一个是在298频道,一个是在198频道,所以永远都不在同一个频道。那么他说的话你听不见,你说的话他也听不懂是不是这样的。所以同频道才能够听懂。

        我们要学会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我们怎样去听,孩子才愿意跟我们说?这个是不是非常的重要,怎么办呢?就从298频道变成198频道,跟他同频。同频道之后讲的话就能够听懂了吗,对不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课:我们真的懂孩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m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