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是否真正作出了贡献,从原理上根本无从了解。也就是说,进行他者贡献时候的我们即使作出看不见的贡献,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也可以。
幸福来自于对他人的贡献。还是想之前说的只关注自我的感受,奉献了不用管对方的想法,而在于自己的感觉。还是有一点难以理解。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木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书里说人生不需要什么宏伟的目标,因为人生不是为了爬到山的顶峰,而是做好当下的每件事情。就像目的地是去珠穆朗玛峰顶的旅游,在出门的一刻旅游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事享受每一个当下,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却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例如,有些问题儿童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扔橡皮或者是大声说话来妨碍上课,如此一来肯定会引起同学或老师的注意,此刻其就可以成为特别的存在。但这是“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是一种不健全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