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我关注的公众号并不多,但我关注了小雪的公众号踏雪来寻梅。因为她的名字有雪,所以她的简书名和微信公众号名都有一个雪字,这便是生命中的雪,晶莹和美。
主人公叶雪,我觉得她就是小雪本人,她这样写的:
叶雪的父母是新疆生产第一批支边人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就从内地来到新疆这片土地,据父母说他们刚来的时候新疆一片荒芜,一望无际的戈壁沙丘,干旱的季节寸草不生,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开发出绿洲来,如今成片的小麦、玉米和棉花就是第一代支边人的累累硕果,叶雪他们这一代是地地道道的“疆二代”,父母那一代的艰辛,他们从小到大都知晓,一直以来,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贯彻着一个思想:考大学是唯一能走出新疆的捷径!
小雪就是跟着父母亲在新疆长大的,这一点与这个连载相当吻合。《那一年,十八岁!(一)》
继续读,便知道了叶雪的父母亲都是最底层的职工,见《那一年,十八岁!(6)》:
作为一名职工,叶雪妈妈每年都承包土地,有时种棉花,有时种西瓜或者承包果园,在孩子们眼中,有西瓜或苹果吃就是好事,但真正的农忙季节是非常辛苦的,新疆冬天太冷了,果园里的果树一到秋末,就要用干草、泥土等压着埋起来,以防冬季把果树冻坏,远远看去像一个个大坟包,吃到的每个果实都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叶雪和姐姐初中时候就开始洗衣做饭,拔猪草,收拾家,俨然是小大人一般,妹妹在家里老小,多少还是要照顾一下的,偶尔和妹妹起争执吵架甚至打架,妹妹总是哭个不停,一直哭到爸妈回来告状,最后挨批评的还是叶雪,久而久之,叶雪也就知道让着妹妹了,倒时经常跟姐姐有摩擦,日子就在这样的打打闹闹中过下去……最美十八岁,虽说条件辛苦,叶雪像一只蜻蜓飞了起来,她考上了大学,她写道:叶雪考上了大学,总算是家里这几个月来的一个好消息,爸爸妈妈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些,家里阴郁的气氛也暂时缓和了许多,姐妹之间虽然平时打打闹闹,感情还是很深,在为叶雪送行的前一晚,叶雪妹妹舍不得姐姐的离开,也饭桌上就流下了眼泪。
18岁了,叶雪从未离开过家,从未见过火车,爸爸去车站送叶雪,八月底的新疆已是深秋,叶雪坐在火车上,在叶雪的泪眼中看到爸爸一直站在站台上。摇下车窗,爸爸哽咽着对叶雪说:“雪儿啊,不要想家,我和你妈、你哥他们都好好的,你要好好学习啊!”叶雪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嗯,嗯……”
火车徐徐地开动,叶雪看见泪水顺着爸爸布满皱纹的脸流了下来,凉凉的秋风吹动着爸爸花白的头发,这是叶雪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泪,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一辈子也忘不了。远处的天山被朝阳镀了一层金色,山顶上的积雪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排排笔直、挺拔的白杨树也列队向叶雪告别,外面精彩而未知的世界在等待着她……《那一年,十八岁!(结尾)
她走过了青春,走过了雪地,走过了沙漠……2018年10月,小雪来到了苏州,并写下《苏州,有我们的家人》:
月亮湾景区的古村落里,窄窄的青石板路,果树上硕果累累,桔子都快把树枝压断了,一枝枝往下坠着,我们猫腰低头穿梭其中,拍照留念,蒋老师说:“偷来的桔子最甜”,顺手摘了两个,果然凉甜多汁,一剥开就流出果汁,走得也有点热了渴了,吃到嘴里的桔子感觉真是最甜……太湖之行非常开心,就是有点不安,耽误两位老师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晓风老师还得一砖一瓦地盖好两座“建设银行”呢,雪梅姐的一句话让我稍稍减轻了愧疚:他们都是家人,不用客气的!苏州,除了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还有我们的家人,真好!
感恩遇见,在我的心里,小雪,如高原的雪莲纯美!
小雪(左)[特别推荐理由]
小雪语:
小雪在约好的地点等待时,小隐打电话,小雪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她了,小隐就是小雪想象中的模样,长发飘飘,一袭汉服长裙,秋天的苏州,晚上有点凉了,她套了件米黄色毛衣外套,浑身散发着古典气质的美,让人感觉很舒服。小隐很自然地挽着小雪的臂弯,就这样走在安静的平江路上,夜晚的平江路已经没有了白天的热闹和喧嚣,流水缓缓,灯光柔和,这才是江南水乡原有的安祥与缓慢,一些小巷子静静地躲在深弄里,等待懂它的人去发现它的美。《小隐和小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