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企业管理著作连载:并非荒诞的理论——献给雄心勃勃的老板们(三十二)
我经常和老板们谈及企业管理,也常常给他们指出企业管理的一些常规做法,还自做多情地给他们推荐我认为较为出色的管理人才。可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被推荐去的管理人员往往被当作普通人士使用之,或被用作残废人,其作用自然难以发挥,企业也当然无法发展,吾辈反被-|||-斥之不实干。呜呼哀哉,尚伏唯飨!近日闲暇无事,读了读尼克·李森的自传《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读后,数日感慨,几夜无眠。尼克·李森何许人也?就是那位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的总经理兼交易员。巴林银行有何名声?该行是在1763年由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的。它是世界上首家商业银行。它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一像其它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煤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的项目,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是,因为巴林银行有别于大街上的其它银行,它并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所以巴林银行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它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生存、发展。能依燕自身的力量来生存、发展。
以上的文字来自李森的原书,笔者之所以大段大段地“抄袭",不过是想交待一下背景材料,也好让老板诸君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一下:这个已有二百三十余年历史的"板凳"(笔者自注:英文的BANK翻译成汉文有两种意思,一是银行,一是板凳)是如何让这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尼克·李森给"坐"烂了。尼克·李森于1989年初进入巴林银行,并于1991年到新加坡出任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总经理兼交易员。也许正是巴林银行的最高管理层在这个错误决策下,导致了后来这个巴林银行在这个金融世界里消失了。应该说,尼克·李森在起初的时间内还或多或少地有点业绩。但是从1992年开始便开始了与日俱增的亏损。其实有时亏损也许并不可怕,这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也都是允.许的。但是不允许的是掩盖亏损。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个尼克.李森为了获取每年数十万英镑的奖金,竟做假将这无休止的红数转入一个一向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吉祥数字的88888错误帐号上。而向巴林银行总部上报的是都是动辄数以于万计的利润。而这种局面竟然能维持三年之久,最终使巴林银行破产。尼克·李森也因此被判刑六年半。我们当然可以谴责尼克·李森,但我们更应谴责的是那些身居高层的管理官僚们,数亿英镑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新加坡用作追加保证金,而就没有人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派出的审计人员也是潦草行事,不求甚解。这可真为我们的老板们提供了参考资料,除了强有力的企业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不要光听好听的,坐在办公室里洋洋自得,别人说一亩地产一万斤小麦你也信,要多问为什么。特别是企业规模大了,健全的体制和保证机制尤为重要。不然也许你的企业又成了巴林银行第二,如果真是那样,我只能说:
活该。(未完待续)
备注:本书系旧作,199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