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1天中阶挑战的最后一天。这个阶段人数要比上阶段少一些,预计在三个阶段全部结束后,完成人数会大概在四十人左右。不过这期伙伴很多都是写故事的,签约很多平台,所以不在简书更也是很正常的。
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五十天,在这个阶段末,拿到了第一个青云计划,头条有了100个粉丝,太难得,昨晚上又拿到之前的150块额外稿费,再加上上个月过的七篇,可以说完美收官。
这段时间在简书大概只写了三万字,但是如果把私密的还有被锁的拿出来,总共字数估计不是29万字,而是35万字了。这段时间听老师的课,考虑一件事,就是投稿还是很难有自己面目的。好像一团面粉塞进各种模具里,只有适合公众号的调性才能有机会。
这一点我是这么考虑的。以前我不读书,写的也不多,那时候写文句句都是自己的话,难道那时候不是有自己面目吗?我又想起了大书法家米芾,米芾57年的人生历程中,有45年的时间都是在模仿百家,包括他最看不上的唐楷,而后才有自己的风格,开创了宋人写意的书风,和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
先有模仿,再有超越,况且历史这个领域,要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最好就像当年明月一样,有《明朝那些事儿》这样一个系列,至于文风,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本着传承历史的精神,让读者不觉得枯燥,能耐着性子看下去。况且,并没有必要着急,米芾也并不是说,他大吼一声,我自成一家了!他就真的独立于世了。还是因为一点一滴的变化,人们看到了他的作品。所以,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个人的风格只有慢慢地摸索才能逐渐形成。
本月看的书并不算多,因为我总是看一个个话题。比较完整的书有《心曲没有终止符》《三国文化研究》《博弈三国》,还有一些杂志《国家历史》和《唐诗鉴赏》,背了十首诗词。
看书的时候如果不晓得到底怎么选,有时看看那种“目录书”也很不错,就是它会介绍一些相关作家和文化,能勾起你兴趣的。这样虽然深度是没有了,但是能开阔一下眼界,有时也挺好。
《三国文化研究》里,提到了我很多不曾想过的问题,这正是现在需要的。人们看历史总会看一些战争、政治的精彩博弈,却不一定经常过过脑子去想想这背后的原因,那个时代士兵们是怎么打仗的?用的武器有什么变化?人们生活是怎样?有什么规律?
所以历史不仅要知道曾经发生过那些事,还要从中摸索出规律,纵向几千年的对比,横向那个时代许多人物的比较,所以历史更重要的是启示。
《心曲没有终止符》这部书里,是很多非正常死亡作家和诗人的临终档案。有三毛、海子、顾城,还有杰克·伦敦,海明威等人,看完的感觉,当一个作家或者诗人太不容易。
他们或许天赋异禀,才华斐然,但是他们经历的越多,感受越多,痛感就越强,这也可能是天才跟普通人的区别,痛苦终于会反噬自己。我们钦佩他们的伟大,但并不能作为效仿的榜样。毕竟,他们的世界常人是无法理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