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是三本童书《嫦娥奔月》《快乐王子》《木兰从军》,都是精心写给孩子的故事,画面美好,故事动人。我耐心地读给孩子,读着读着不禁哑然失笑,这无意中竟读出另一种意味。
除了《快乐王子》,另外两本孩子是都很喜欢的,为什么呢,转折多。其实当年学习过这篇文章,是作为课下阅读还是什么记不清了,当年就觉得特别乏味,老师的分析是:这是一位善良的王子,他感动了燕子,全文透漏着一种唯美,人性的至善。理智上我也觉得快乐王子有一颗柔软的心,感情上就是接收不了他,尤其在读了王尔德那句有关金钱的名言“年轻时我以为金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现在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这样一位对金钱如此坚定的人居然写出了最大的施舍。既然是那么善良的王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拜托燕子帮忙,而燕子最终在寒冷的冬夜死去,难道为了成全自己的善心可以舍弃别人的生命?快乐王子帮人的方式也很简单直接———送金子,珠宝,穷人有了这些就能改善吗?金子,珠宝对于快乐王子救助的人来说真的是福气吗?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到太多一夜暴富之后的悲剧。
嫦娥奔月就更有深意,后羿射日虽是为民除害,终究得罪玉帝,神仙变成凡人不说,还差点没了性命———权贵的力量终究是强大的,后羿热衷扶助乡亲,嫦娥心有怨言,这不正是传统的家庭模式?男人与女人的格局?
木兰从军流传至今,我们当然感动于木兰替父从军的一片孝心,但是这真的不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女儿身,数十载战场,那身心的摧残可以想象。
原来曾以为的美好背后都是千疮百孔。
当然,这些故事流传的目的是传播其精神。只是,生活哪是可以剥离的那么清楚的。童书,只能单线,简单因果,只是看童书的孩子有一天会怎么长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