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什么都讲仪式感,过去没有这些,所有的节日仿佛都是为了嘴巴解解馋,为了肚腹里能够丰盈一点。吃的兴趣越来越淡,对所有的传统节日,我重视的不过就是春节,因为是新旧的兴替,是新希望的开始。当然,平常的节日也要应景,元宵节煮一些白白圆圆的元宵,中秋节吃上一块月饼。说心里话,我对点心之类的东西提不起兴致,宁肯吃上一棒新鲜玉米,也不想品尝那些甜甜腻腻的精致。喜好不同罢了,只能说我这个人天生没长出精致的细胞。也是现在好东西多了,人变得矫情。
以前过中秋吃月饼,那可是一家人欢天喜地的事情。父母都爱吃五仁馅的,我们理所当然认为这种就是最好的。月饼当然要在中秋到来之前买好。那年月没什么零食,只要是个甜的东西,就稀罕得不得了。更何况是那样甜的月饼。所以母亲知道,买回来的月饼必须放起来,准确地说,是藏起来。母亲要把它们放到柜子里,外面再挂上一把锁,因为不一定哪个孩子把持不住提前解了馋,过节那天就无法分配,也就把节日的气氛弄淡了。
等到中秋这天,月饼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母亲从柜子里掏出,开始按人头分配。大多数时候,只一人一块,没有多余的。我们一家七口人,我们就一共有七块月饼。一年就吃这一次,所以从母亲手中接过那块月饼时,那感觉是无比兴奋和激动的,甚至还生出神圣的感觉来。
那时的月饼,没有什么包装,只是由一层油纸包裹着,一块油纸里包着一家人的所有月饼。月饼接到手里,好像沉甸甸的,要在手里托一会儿,仔仔细细观摩一阵子。月饼是圆的,上面还有好看的花纹,彼此比比看,你的和我的,花紋是不是一样,谁的更漂亮?比来比去,都好看,好看的月饼,怎么舍得下嘴呢。谁都舍不得吃。还要看别人吃不吃。好像谁要是先吃了,谁就吃了天下最大的亏。
第一口月饼咬下去,要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品味。还要看看缺了豁口的地方露出的馅儿,里面有几根青红丝,有几粒核桃仁儿。这第一口对我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咬第一口最犯难。因为那么好一个月饼,一旦咬一口,就不完美、不圆满了。第一口咬下去,接下来就不那么心疼了,但也不舍得大口大口地吃。月饼就不适合大口大口地吃。月饼不是面包也不是蛋糕。月饼就是月饼,它只合适小口小口地吃。因为它是很瓷实的,它的甜也是极致的。应该没有比月饼更甜的东西了。都说甜如蜜,但我感觉蜂蜜的甜还是比不上月饼。月饼太甜了,以至于甜好像变成了咸,齁得慌。我也不明白月饼为什么要这么甜,难道是因为中秋要团圆,月饼就要尽量地甜?
按理说月亮是中秋的主角,我们要格外关注它,可在我家里却不是。我们不会在院子里放一张桌子,摆上月饼和果盘祭拜月亮。我家没这样的习俗和条件。我们也不赏月。但是,我们从小就知道,中秋的月亮最圆。这是母亲早就告诉我们的。月亮在中秋夜晚的天空中挂着,我们一家人在房屋里吃着月饼。这就是我小时的中秋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4881/182915c2e0a7206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