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
在一些刑侦或犯罪小说或影视剧中,常常出现一个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那么这个词是怎么由来的呢?
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实际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来源于瑞典1973年发生的一桩案件。
8月23日的上午,一个来自瑞典赫尔辛基的惯犯姓为奥尔森的男人走进了一家银行。
而这家银行就位于斯德哥尔摩。
紧接着他拿出来了自己藏在衣服里的手枪,一枪打向银行的天花板。
银行的保安看到他之后想要进行报警,但是被奥尔森看到,将他打倒了。
奥尔森知道自己只有挟持人质才能出去,于是将银行里的三名女士和一名男士雇员挟持关押,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和警方谈条件。
警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奥尔森便更加的得寸进尺,他向警察说要放了人质也可以,但是必须得满足他的条件。
奥尔森狮子大张口,向警方索要了三百万克朗,还有一辆汽车以及要放走他住监狱时的狱友,奥洛夫桑。
警方为了保证人证的安全不敢对其有言语刺激,于是就满足了他的所有要求。
奥尔森很聪明,他知道只有自己到安全的地方才能放走人质。
有人质在他手里,警察只能乖乖就范,但是当他想要带走人质时,警察和他的谈判就陷入了僵局。
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民众也对于这个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办法。
当地社会乱成一团,却不知道此时在金库中人质和匪徒却产生了感情。
奥尔森很聪明,他对待人质不坏。在夜晚金库寒冷,他把自己的衣服给克里斯汀穿,允许伊丽莎白外出透气,还允许比尔吉塔跟自己的孩子联系。
很显然,一切都在奥尔森的掌控之中,所有人都是他的掌中之物。
人质出奇意外的行为
奥尔森和人质这几天的相处,人质也对他产生了信任感,他们成了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当警察去金库里检测人质的安全情况时,他发现人质与奥尔森相处良好。
在金库的时候,克里斯汀甚至给总理打电话要求他和奥尔森一起乘车逃走。
在金库内,女人质还要求男人质斯文被绑匪打。就这样警察实在是不能再和他僵持下去了,只能向金库里发射瓦斯。
奥尔森抵不过,只能选择释放人质。但是,令人费解的一幕出现了。
人质居然拒绝了警察的要求,为了保证绑匪的安全他们居然选择叫奥尔森和他们同时出去。
这一幕叫警察十分的诧异。
奥尔森被捕入狱,但是仍然和人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上也有一些女性对奥尔森感到崇拜,并经常写信慰问他的情况。
他住几年监狱出狱后,不久就移民到了泰国,然后他和爱他的人组建了一个完美的家庭。
在晚年的时候,他向当初他劫持的人进行了赔礼道歉。
反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在心理学上讲就是当人遇到危险时,会依赖身边伤害过他的人。简而言之有点和PUA类似。当一个人感受到了一点好意就会忘记之前这个人对她带来的所有的伤害。
影视剧中有关于反斯德哥尔摩的题材。这样的题材和剧集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无论如何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身体心理上的伤害一旦造成,是怎么也不能弥补得完美如初的。
现实的生活中需要这一种清醒的头脑和法律的意识,要把自身的安全放在首位,不能只被眼前的小恩小惠迷惑,助纣为虐。不然,自己不但丢了性命还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伤害一经造成就是一生的阴影,罪恶的人最终会有法律的惩罚,畸形的善良是伪善,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国家和社会对于反斯德哥尔摩的教育是存在必要性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之为人质情结,是加害人与被害人在犯罪与被害过程中产生彼此欣赏、喜爱的感情,并形成融洽的良好关系的状况。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产生在于超过一定限度的暴力和冲突,歪曲了被害人对现实的理解和态度。
如果长时间没有被营救,则可能会导致被害人的症状进一步加重。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可能会出现被害人对加害者的态度由敌视转为友好,甚至积极地结成联盟,对当局则持不信任甚至敌视态度。
回忆恐怖事件的具体过程中,被害人会注重犯罪人的友好行为,而忽略其暴行,对犯罪人员的行为和本质,采取视而不见或同情的态度。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治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如患者的自我调节、家庭的帮助、心理治疗干预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并减少其对加害者行为的自我美化暗示行为,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
家人要理解患者、多包容患者,经常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适当运动,并参与积极、正能量的人际交往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