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夫子说:“知道一个道理,不如喜好这个道理;喜好这个道理,不如照着这个道理去做,乐在其中。”
这一章学到的:
1、学道由浅入深,下学而上达,必然经过知之、好之、乐之三个层次,因为这是前后相续的三个次第。
2、知、好、乐是层层深入,一层比一层高。
引:包注:“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
引:张居正对三者关系更有详细说明。
一是从地位来讲,三者由下往上,由浅入深,所以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知乐之。
二是从用功来讲,那么,前前为因,乐之源于好之,好之源于知之,有因才有果,故种因更重要。如果没有知之,就会见道不明,走入错路;如果没有好之,就会求道不切,不能上路;如果没有乐之,就会体道不深,难至究竟。
三是从次第来讲,三者次第相生,不能紊乱。“学者诚能逐渐用功,而又深造不已,则斯道之极,可驯至矣!此圣人勉人之意也。”后之学人,如果发心高远,志趣深邃,并且能够照着次第渐次用功,学而不厌,那么究竟的目标一定可以达成,这是圣人勉励后学的拳拳之心啊!
3、我们如何去做:
第一步,依师立见,成为知之者。关键在于亲近良师益友,闻思经典,知胜利过患,“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否则,不依师承,乱搞一套,绝无可能建立正确的认知。
第二步,结合自心,成为好之者。关键在于反求诸己,不断用所学的内涵检查自己、修改自己,不断发现盲点,不断总结成长和收获,要学会精确计算,日日盘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就能进步37倍。
第三步,对境历练,成为乐之者。关键在于恒常提起正念,无论顺境、逆境,皆能如教而行,转为道用,一切灾殃化为尘。
思维文津老师最后与大家分享程子的两段话:
一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二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观察自己现在达到了什么程度,应该是在知之阶段。又仔细琢磨,好像知之也没有达到,离圣贤的要求还很远。那么就紧紧跟随平台好好学习,从知之入手,再达到好之,乐之。
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