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并非生而平等。要精确考量人物的重要性,这很困难,因为不是用数值能衡量的。但总的来说,重要程度有三个层次,学会区分它们很有用。
(1)背景人物(龙套/群众演员),他们属于背景,起到简单的功能性作用,或增加真实感,但很快就会消失或被遗忘。
(2)次要人物。这类人物可能对情节产生影响,但不一定需要读者让读者跟他们产生情感互动;也不需要让他们经常露面。次要人物的欲望与行动可能会增加故事的曲折性,但不会在总体上影响故事进程。其实,次要人物一般在故事中做一两件事情就可以消失了。
(3)主要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故事本身就是关于主要人物的。我们要么深爱着他们,要么恨之入骨,或者充满恐惧,也可能期待他们心想事成。主要人物不断在故事中出现,主要人物的欲望与行动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他们的选择也会改变故事的走向。
主要人物最需要仔细雕琢。他们在故事中举足轻重,可以被浓墨重彩地刻画。
除了花在人物上的时间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能让读者知道谁是主要人物。
选择
如果人物拥有一定的权力,足以影响其他人物的人生,那么读者会记住他,并且期待他在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故事中的其他人物都认为这个人物危险或强大的话,读者也会这么认为。
焦点
这是戏剧中最有效的一个技巧,能引起观众对某个人物的注意:让舞台上的所有人都看着人物;听人物说话;或在背后说人物的坏话。
这样做,你甚至不需要让主要人物出场。比如说,在《等待戈多》中,我们压根就没见到戈多,但戈多可以说是该剧中最重要的角色了,而他的无法出场也是剧中最重要的“事件”。
在小说中,你也可以利用这个技巧,把读者的注意力聚焦到某个人物身上,无论人物出场与否。在《魔戒》中,魔王只出现了一次;除此之外,他直接参与事件也就几次。
但是,他几乎是所有情节线索的动因,比其他人物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果读者记住他了,认为他是《魔戒》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虽然他几乎没怎么出现过。
出场的频次
如果人物不断出场,即使不是很强大或让人激动,读者还是会期待人物会扮演什么重要的角色,不然作者为什么老提到他呢?电影明星在评价剧本的时候,会记住自己角色出场的次数。如果出场次数太少的话,角色在观众心中的分量就低,这部电影就不是“明星的载体”了。
有时一个次要人物因为角色的关系需要不断出场,比如说,一个酒吧招待,他工作的酒吧正好是两个主要人物经常见面的地方。这种情况下,要把人物的重要性降到最低,让他尽量少说话,或者让其他人跟他轮班,这样读者就知道此人是无足轻重的。
行动
人物不需要经常出现,只要他的一言一行能对情节产生重大影响,就是主要人物;相反,如果人物经常出现,但不产生任何影响,他很快就会被读者忘却。在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很长一段时间是和自己的两个朋友班佛里奥和莫枯修在一起的。
我记得班佛里奥出场次数比莫枯修多,包括第一幕我们初次见到罗密欧时,班佛里奥也在。但他完全可能被忘记,而莫枯修却几乎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为什么呢?因为班佛里奥几乎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他只不过就是听听别人说了什么,然后做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论。而莫枯修则非常耀眼、煽情、有趣、粗暴。一旦出场,他要么在煽动情绪,要么就是深入参与每一个事件。
总之,被动的人物永远都没有主动的人物重要。
同情
一个人物越是有魅力、惹人喜爱,读者就越喜欢他,这个人物就越重要,读者就越关心他后来怎样了。
视角
另一个显示人物重要性的有力手段是采用人物的视角。人物如果是故事的叙述者或视角人物,他就是重要人物。
查看更多文学资讯、寻找投稿征稿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征文约稿小助手(直接复制搜索ID:yitiaoyingyugou),后台回复“礼包”,还可免费获得150本免费经典文学名著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