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特别平静。结合自己的经历,觉得目前的自己特别适用。在读这本书过程中,一直在回忆,在思考,当时的我如果换位思考,运用书中所说的方法,是不是会避免很多不开心和不愉快。
首先这本书提出“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
非暴力沟通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1、观察
发生某件事时,我们注意观察,不管当时情绪如何,客观清晰地表达出来,注意不要用判断或主观评估,只陈述事实。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3、需要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你的真实需要,需要什么明确说出,描述真实,不明确表达出真实需求,对方怎么会知道呢,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4、请求
“请求”并不是“恳求”,两者表意不一样,非暴力沟通是以平等仁爱来沟通,它所说的请求是,请对方帮助我们,表达请求明确具体,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反观自己,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感受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请求。原本以为只要自己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语气的变化就能让对方知悉我的内心想法。现在发现,说话是本能,能好好说话,用心沟通才是能力。要学会表达自己,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把自己的需要,请求清晰地表达出来,对方才能感受你的感受,明白你所想。我一定要好好实践,尤其在和对象的相处过程中。
其中,关于我们为什么生气这部分也令我印象深刻。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为什么会生气会恼怒呢?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所需要的预期未达到。当我们察觉自己生气时,按照上面四个步骤尝试一下,会不会有所改善呢。在此基础上,也得倾听对方的想法,他的需要与请求。我觉得可以好好实践一下。这真的需要时间。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沉淀。总而言之,客观,冷静,换位思考,平等交流。
摘抄:
①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②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③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④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⑤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⑦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
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⑧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⑨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①①“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不够完美,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无比强大。我们的光明,而不是我们的黑暗,让我们心存畏惧。你是上帝的孩子。你的小心翼翼帮不了这个世界。缩小自己,好让周围的人在你身边不会觉得不自在,这并不明智。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
一旦我们从自我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