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词精粹散文特辑谈天说地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作者: 会干活的牛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11:06 被阅读0次

转载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让墙诗”是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写的。这首诗的诞生,源于一件与张英有关的趣事。

        张英的桐城老家要盖新房,他家地界紧靠着叶秀才家,叶秀才要求张家在盖新房时,在两家中间留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的管家说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按地契砌墙没什么不对,即便要留条路,也应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

        这时,张英在北京,他的老家事务均由其管家操办。管家对叶秀才的要求不予理睬,沿着叶秀才家的墙根砌起了新墙。

        叶秀才脾气倔,看到张家在自己家的墙根边砌起了新墙,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

        叶秀才和文华殿大学士打官司,还不占理,亲友都替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撤诉。叶秀才不听劝,坚持要把官司打下去。

        张家管家一看事闹大了,就写信把这事禀告了张英。

        不久,管家收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多话,只有那首“让墙诗”。管家读完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愿意拆墙,后退三尺让路。

        叶秀才对管家的话将信将疑,管家见状,便把张英写的信拿出来给他看。叶秀才看完信后,感动的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张大人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拆墙了,后退三尺重新砌墙。叶秀才见状,把墙也拆了,后退三尺重新砌墙。

        于是,张家和叶家中间就有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条巷子现在成了桐城的著名旅游景点:六尺巷。

        就事而论,张英家按地契砌墙,算不上恃强凌弱。张英知晓此事后,采取“和睦相处、宽以待人”的姿态,用一首诗化解了纠纷,从而使两堵冷墙之间有了温度。

        张英为官勤细谨慎,深得康熙信任,其子张廷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雍正、乾隆两朝名臣,官至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相关文章

  • 秦时光遗留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时间是最好的诠释,曾经的辉煌,今日的历史。

  • 存在,时间,常识,思考

    1.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秦始皇只是现在不见了,他以前存在过,万里长城现在都还在,以前当然也存在,它...

  •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几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 闻西湖大学欲5年超清华北大

    牛逼吹得振天响 急功近利性难移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 清大学士宰相 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让墙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知足常乐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乡村怪圈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 山海关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 闪灵者 44 水忽国

    【44】水忽国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诗看来得改了! 守时人告诉我,秦始皇可谓是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fh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