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雪堂的小楷一起练字
219 小楷抄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219 小楷抄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作者: beikerray119 | 来源:发表于2020-11-26 12:38 被阅读0次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小雅·瞻彼洛矣

    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小雅·瞻彼洛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歌颂大周天子检阅军队的小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第一章点明阅兵地点及环境,写了军服之惹眼;第二章,重点描写了天子佩剑,剑鞘上下都饰有美玉,可谓富丽堂皇;第三章,总写前二章,既写福禄聚于天子一身,又写军队的誓言。各章都以“泱泱”洛水起兴,以水势的浩荡宽广,表现了周王的气度宏大,也暗示了周朝国力的强大。此诗用赋体写成,但亦含比义,其最突出特点,是写军服和佩剑来点缀天子威仪。全诗情调雍容和畅,笔墨简洁生动。

    作品名称:小雅·瞻彼洛矣

    作品别名:瞻彼洛矣

    作者:无名氏

    创作年代:西周

    作品出处:《诗经》

    作品原文

    小雅⑴·瞻彼洛矣⑵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⑶。君子至止⑷,福禄如茨⑸。韎韐有奭⑹,以作六师⑺。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⑻。君子万年,保其家室⑼。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⑽。君子万年,保其家邦。[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⑵洛:洛水。古有二洛水,一发源于陕西西北,流入渭水;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经洛阳而流入黄河。朱熹认为此诗所指为经洛阳而流入黄河的洛水。

    ⑶泱(yāng)泱:水势盛大的样子。

    ⑷君子:指周王。止:语助词。

    ⑸茨(cí):茅草屋盖,有多层。如茨,形容其多。

    ⑹韎(mèi):用茜草染成赤黄色的革制品。韐(gé):蔽膝。此为天子有兵事时所穿。朱熹《诗集传》以为“韎韐”即《周礼》所谓韦弁,兵事之服也。奭(shì):赤色貌。有奭,形容韎韐之色鲜红。

    ⑺作:起也。六师:六军。古时天子六师,每师二千五百人。

    ⑻鞸(bǐ):刀鞘,古代又名刀室。琫(běng):刀鞘口周围的玉饰。有珌(bì):即珌珌,玉饰花纹美丽貌。

    ⑼家室:此处犹言“家邦”,即国家。

    ⑽既同:指福气聚集。既,完全。同,汇聚。[2][3][4][5]

    白话译文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多如茅茨样。蔽膝闪着赤色光,六军统帅检阅忙。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剑鞘饰玉真堂皇。周王将享万年福,保他家室永兴旺。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全聚他身上。周王将享万年福,保其国家用安康。[2][3]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周宣王统治时期。周宣王到洛水之滨会同诸侯检阅六军,诸侯赞美周宣王福德无疆而作此诗。周宣王曾用方叔、召虎、仲山甫、尹吉甫等,北伐玁狁,南征荆蛮、淮夷、徐戎,诸侯听命,武功甚盛。可见平时必以讲武为务,在其会诸侯于东都讲武之际,诗人以诗赞美之。

    《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也。”姚际恒《诗经通论》云:“何玄子曰:‘纪东迁也。按史“周幽王十有一年,申侯与犬戎入寇,弑王于骊山下。郑桓公死之;郑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时晋、卫、秦皆以兵来救,平戎。武公收父馀兵,从诸侯东迎故太子宜臼于申,立之,是为平王。王以丰、镐逼近戎狄,乃迁都于洛”。此诗正咏其事也。孔氏云:“王制言‘诸侯之世子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此言‘韎韐’,故知诸侯子未赐爵命,服士服也。”按武公新丧父,故服韎韐。左传谓“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故书有文侯之命,此为郑武公咏也。’按何氏此说近是。洛水既属东都,韎韐亦自非天子服,故存其说。若孔疏本于郑氏之以礼说诗,未可用也。‘琫’、‘珌’字皆从玉。今世有古玉琫玉珌。毛传谓‘天子玉琫而珧珌’,说文‘珧,蜃甲’,不可用。”[2][3][4]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共三章,用赋体写成,但亦含比义。诸侯既临此会,赞美天子能整军经武,保卫邦家,使周室有中兴气象。

    首章起笔雍容大方,“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两句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乃在周的东都——洛阳(今属河南)。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广,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长流,深广有度。接着以“君子至止,福禄如茨”两句,表明天子之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现。昔人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天子能亲临戎政,御军服以起六师,故能“福禄如茨”,使天下皆受其赐。此章后两句“韎韐有奭,以作六师”,补足前意,“韎韐”为皮革制成的军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以作六师”,犹言发动六军讲习武事。明示天子此会的目的,在于习武练兵。故天子亲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赞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鞸琫有珌”,鞸为剑鞘,琫珌分指剑鞘上下端之玉饰,表明天子讲武视师时,军容整肃,天子亲佩宝剑,剑鞘也装饰得非常堂皇,威仪崇隆。故而诗人以“君子万年,保其家室”,作欢呼性的赞颂。

    三章句型基本上与二章相同,但意义有别。“君子至止,福禄既同”两句,既与首章之“福禄如茨”相应,兼以示天子在讲武检阅六师之后,赏赐有加,使与会的诸侯及军旅,皆能得到鼓励,众心归向,一片欢欣,紧接着在“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的欢呼声中,结束全诗。而“保其家邦”的意义,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进一层,深刻地表明此次讲习武事的主要目的。[3]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言天子至此洛水之上,御戎服而起六师也。”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每章六句,三句一韵,首、末句协,甚为创格。”[1][2]

    参考资料

    [1]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7-108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17-519

    [3]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67-469

    [4]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352-353

    [5]  周明初等 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66-16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9 小楷抄诗经·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gj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