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如约”举行,本届奥运开始之前,各种关于里约奥运村条件简陋的吐槽便开始涌现于网络,此情此景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四年之前的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初,也是伴随着各种吐槽、抱怨、调侃,毕竟,再往上推一届,那可就是“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得不说,那是一届伟大的赛事,各种空前的豪华配置,壮观的开幕场景,都让后来的主办方难以望其项背。
对于里约奥运会来说,显然难以与北京奥运相提并论,就连伦敦奥运,必然也是要将其甩出几条街,甚至,史冬鹏行李被抢、体育局领导被劫等新闻的爆出,让人们都开始为运动员的人身安全担心起来。
可是依然,里约奥运也同样用一场极具纪念意义的开幕式让所有人缓解了心中的“小情绪”,虽然投入不大,但不代表它不具备经典的基因。开幕式中点燃火炬的运动员,并不是球王贝利,也不是其他大满贯选手,甚至不是一位金牌获得者,但他却是一位充满体育精神的斗士。
体育精神永远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前进的,坚持的,而奥林匹克精神与之不谋而合,更快、更高、更强!
这些听起来让人激情澎湃、雄心勃发的口号,的确号召着每一位参赛运动员在比赛中为金牌而奋斗,为荣誉而战斗。
可是比赛之外,体育精神也应该同样催人奋进,运动员之外,所有的观赛人员也应该同样积极向上,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真正的传播与蔓延。
可是回顾一下我们对里约奥运提出的种种批评,调侃,不得不说,我们对于里约,对于巴西,或多或少是带着有色眼镜来观察,而实际上巴西也同样是一个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国度,纵然目前存在着各种不完善,可是作为运动员不正应该践行克服一切困难,永争第一的体育精神吗,说这一点也许很多“江湖侠客”又要开喷了:连生命安全都没保障,还谈何践行体育精神?
对此,只能淡淡回应:国际奥委会就是这么决定的,而且各国运动员也都没有提出异议,你怕,就不要来参加嘛
这样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其实我们想要表达的,是和“更高、更快、更强”不同方向的另一个维度的精神:更包容。
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高、更快、更强,已经更多地是建立在“更富”的基础之上,可是看看本届奥运会,历史上首支“难民代表团”也出现在参赛队伍之中,他们不富裕,他们不强壮,他们不聪明,他们甚至真的连生命安危都难以保障,可是他们的快乐,他们的梦想,依然有人会在乎。
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虽然你没有做到最好,可是我知道你努力了,我会给予你最高的尊重,因为我们,其实是一样的。
想一想,我们对巴西的苛责,我们对憾失“首金”的杜丽、孙杨种种不满与猜忌,甚至人身攻击,我们真的该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否在践行奥运精神,是否在践踏甚至侮辱体育精神?我们是否还想要继续观看奥运会,如果是,我们是不是该对这些努力的人们,多一些包容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