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手法,互相关照,这是从描写角度提出来的,就是要根据散文的主题和人物的特点,较多地运用描写手法,诸如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场面、神情等。运用的描写手法越多,越能将人和事、景和物写得充分具体,越能显示出“形散”来。当然,这些描写手法不一定要全文用进文中,在写作需要允许的前提下,还是多多益善的。运用时,各种手法彼此关照,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从而给人以“形散”之感。
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就其写人的多少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多种手法主要实施于一个人物。这种情况,文中人物有主次之分,主要人物仅为一个,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是多方面的,诸如他的外貌、言行、心理等,既展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能表现其品行爱好,使其有血有肉,鲜明突出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描写时,要重点展示人物的本质方面,不能面面俱到。例如,《算大叔》这篇散文,就运用了这种“形散”的方法。它是一篇回忆性写人散文,作者对主人公“算大叔“采用了这种“形散”的手法:开头,写别人的议论,运用的是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共用了6个自然节,对话简明,跳跃性大;第7段共有600多字,算大叔出场,交代了他的身世经历,写了他的外貌,重点叙述他怎样会算,怎样为集体着想的事迹,还写了算大叔的心理,交代了他为什么要这样算的原因。第8至12段又写人们的对话,对算大叔放干自已的鱼塘,为别人家浇苗的无私行为的不理解;当“我”来到他的鱼塘时,算大叔正在理水,又运用了动作描写。可见,这篇散文对算大叔的描写,所用的手法就达有五六种之多,而对其他的次要人物,如“我”、邻居、组长、吴大妈等,都是点到为止,从而很好地完成了“形散”任务。
二是多种描写实施于几个人物。这种情况,文中人物一般为群体形象。运用时,可以是一种手法写一个人,也可以是多种手法写一个人,还可以是多种手段写多个人,对象有所更换,但所用手法有所交叉和重合,这是因为,描写手法就那么几种,而人物是千变万化的。这种方法,往往是写完一个再换一个,先后有序,如人物画廊,一幅一幅从眼前掠过。当然,也可以将几个重点人物于一起,进行交叉描写,但难度较大,不易把握。例如,莫泊桑的散文短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就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文中重点写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福楼拜等四位作家的形象,写完一个,丢掉一人,再换一个。运用的手法,主要是外貌描写,这是四个人物所共有的,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心理描写(主要是揣摩对方)、动作描写(主要是都德和左拉)、细节描写、场面描写、表情描写等,从而将这四位文坛巨匠的形象刻画得声态并作,“形散”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无论写几个人和用哪几种描写,都要有重点,并对重点对象要尽情泼墨,重点手法的运用也要占据较大篇幅,避免平均用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