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在中国二三十年代普及教育师资缺乏的背景下,是最简便最经济且快速易行的好办法。透过“小先生制”的时代价值表征,无论是“小先生制”蕴涵的教育思想,还是其实践蕴涵的价值观与方法论,都对今天的教育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一、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思想内涵。当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重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课堂内容不是教师要教什么、讲什么,而是学生要学什么、练什么。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教育理念下教师施教的思维起点。而推行“小先生制”,让学生成为小先生,学生便可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觉投入学习行动,并在相互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即知即传人”的“知识为公”“团队合作”思想。因而“小先生制”丰富了当代教育新课改的思想内涵。
二、在实践层面上丰富了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讲授型、自学型、交流型等,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而“小先生制”则是“以学生为中心”, 是引导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担任既学且教的“小先生”角色。为了更好地 “即知即传人”, 学生需要翻阅大量有关资料,自主学习有关知识,在“即知即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了再学习的动机,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由于是学生之间互为“小先生”,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在学法上更易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即知即传”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历练的学习之旅,这无疑丰富了当代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三、在人才培养上促进了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一份调查显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 30%,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其中学生教别人效果最好。“小先生制”让学生成为小先生,直接参与学习与相互指导的全过程,在这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和课堂主人。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成为建立在其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而学生之间互为“小先生”,有更多机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说:“假如他把它教给别人,向别人传授,它便成了他身上的一个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