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文化》发了一篇上海流浪汉走红网络,在街头跟人讲述六尺巷的由来的文章。系由一个抖音视频所引起的热门话题,在上海的桐城人听闻后送去了一本书《文化六尺巷》给此人,并赠送他一瓶“桐城老酒”。这两个视频引起桐城网友的热议。
家乡微信群聊天的部分摘录:
(01)
在这个春天里,上海徐家汇火了
“流浪网红”给这个……时代的启示!
来自网络,侵删(02)
这个流浪汉确实有点文采,以他了解六尺巷,桐城文化,他应该享受老乡送去的桐城老酒!
外表脏点没有关系,只要内心干净就OK了。
(03)
不知道这个人真是无意窜红的,还是故意炒作的
桐城人也是有意思,人家就是说到六尺巷,就巴巴的跑去蹭热度,去你也找个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去了个连褒扬都不会说的主。
全程的节奏都被大师掌控。
这个沈某人看来也不是善茬,看他的语言应对,熟练老到,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可能是书可能也读过一些
其实他窜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反差,形象和谈吐的反差。如果一个正常着装的人说同样的话,或者一位拾荒者话没那么多,都不会走红。
单位把他劝病休也是好事,他也照拿工资。
(04)
桐城也有代表去看沈先生了 还带去了 桐城老酒
都那么崇拜先生 我看握手的时候 都是离的远远的 没有一个跟先生深情拥抱的
我尊敬沈先生人品才学 但我不崇拜先生的形象
不追求物质生活 但也要讲究卫生
不然小孩子看大家都去追捧 都是膜拜这个人 那以后会不会也想起模仿?
再说了 满腹经纶 才华 不为家庭 不为国家做贡献 又有什么好崇拜的?
可以穿的破旧 但不可以那么…
比他有才华的人多了去了 怎么没这么多人去膜拜
懒惰成性
我不称他为大师
不知道现在的人把大师定论为什么样的一种概念和性质
好多人都叫我送蒿子粑给沈先生吃了
是的 他确实不想出名的
我哪天去把先生请到六尺巷来逛逛
给他泡一杯桐城小花茶 烧一盘子山粉圆子烧肉 炒一个桐城小炒 在上几个蒿子粑 保证他7之不想噶了
要真来了 怎么样我也要劝他去东门大河里洗个澡
沈先生确实是饱读诗书 满腹经纶的 思路清晰 善于健谈的他也不想被人追捧的 打乱了他的生活的 只是世人的病态或许是利用别人来炒作自己吧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对生活的选择方式 他选择了只为捡垃圾为生 只为读书而活 那是他对生活的选择。可是却被人捧为 大师 网红 世人的可悲可笑
人品才学虽可敬 心理行为不可仿 饱读诗书不运用 学他再多又何妨?枉为一世为人子 世人追捧实疯狂。
困告了 不扯了 扯半夜也扯不到一毛钱买靠菜
第一要做到头发养起来 三年不洗头 第二 这三年你要深造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 然后你就在东门大桥头见人就唠嗑 顺便摆个钵子 有人给你钱你只要五毛 人家给你一块 你高低要找五毛给人家 不出一年 你就走红了
到时候 我去给你拍拍视频 搞个直播 蹭个热度照吧
(05)
一个行为流浪的文人让整个社会的灵魂动荡不安!他怎么了,庙堂之上,垃圾之隅。众生平等,至于那么恶恨么?他的灵魂比浮躁众生干净的多,他是一面镜子,照出红尘众生多少丑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红楼一梦,仅剩一叫化子真人……
忠孝仁义也有错的时侯,孔子无差,就不会出现荀子,孟子……
山寨文丐未必能火,还是要创新,特立独行,区别于芸芸众生之外,就是精灵
(06)
来自网络,侵删第一点,流浪大师的爆红,我们应当客观看待。首先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选择怎样的生活,是个人的选择,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沈先生的生活方式尽量不要去打扰他。
第二点,沈先生说的多读书是正确的。而放弃公务员也是个人选择,至于提出的垃圾分类也是现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并不提倡别人去过他的生活,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阔达的。
“人就怕自我膨胀!”我觉得,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低调低调!不要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有多么清高,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好多人还没取得点小小成绩,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将来会大有作为,做人就能像沈先生,从不会伪装自己。群里有几人能做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沈先生的个人选择!
每个人就过自己觉得高兴的生活就行,没必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也没必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
在多元文化社会里,由于每个人对各种文化都拥有自主选择权,都拥有对各种文化自由选择赞或贬的权利,并因此每个人都互相尊重,和而不同。那么对多元文化就会产生一种共同认知,而自然带进一种社会融合,即共和状态。
(07)
说明这个社会太缺少读书人,
现在的人都崇拜有钱有权,信仰没有了,偶尔出现这样敢说,说真话的人就觉得是大师了。
来自网络,侵删(08)
何为大师?如果能树立一代楷模,开启一代新风,创立了一个体系、一个流派、一个风格、一个学说,作品包前孕后的,那自然是大师了。这样一个八十年代大毕业学生,虽不是复旦大学毕业,但确实可惜了点,因为有种病态嗜好,喜欢捡垃圾,带回家带到单位(所以单位以病劝休),最后家人都忍受不了,于是才流浪街头,沦落成今天脏兮兮的模样,突然走火入魔~红了。千言概之,这是“犀利哥”的升级版,加入名牌大学,生活不幸,等元素,并无其他地方惹人眼球。他所言一些东西,现在一个读课外书稍微多点的中学生就可以上下五千年的聊。
但为什么红了!是谁在幕后做推手?其实这人病态,这个社会有一撮人更病态,是一样的思想荒芜,人生没有目标,混日子。
网络竟然“大师”,“大隐”,“哲人”——称呼。大隐于市,那是真正的才人,是随时准备出山,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才。就像现在好多父母,让孩子穿上汉服,读几句三字经,千字文就是国学,真是搞笑。中国的国学是什么?国之四维,礼义廉耻,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唯权力金钱至上的浮躁社会,造就了一群网络虚无主义一群人
流浪者没有错,错的是貌似健康干净的一群人
可笑的是,桐城派这个百年学术系的故乡,竟然也去蹭热度就是说了几个桐城人的名字,就皆大欢喜了。
说不定上海桐城乡友,头脑一热,真的把大师带到桐城,让他天天坐在六尺巷巷口读书看报谈人生
如果上升到道德绑架和人性的根本,这个流浪人确实不忠不孝不悌。有文化有工作却不忠于单位。父母在,不还报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在,不去报答手足之情。人说忠孝不能两全,但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忠孝两全的。忠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简言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人之常情!而他,就在父母兄弟身边,却没有尽到一点责任~(个人闲说)
我个人赞同你第一个观点。第二点你可能有点误解。这个人不是自己放弃公务员生活的,而是有种嗜好,翻捡垃圾往家里和单位带,是被单位“有病劝休”的
我说的是“如果上升到道德绑架”
如果真是尽忠职守孝悌两全,自己的毛病就要改正!我们都是平凡人,上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起码的做人基本~你没能力改变了这社会环境,你只能改变自己
(09)
来自网络,侵删高手多,立论奇葩
沈前辈是被单位劝“病休”的,谈何不忠?
至于他的家人,貌似也是不能容忍他的“癖好”而驱离他,并非他推脱赡养义务,又谈何不孝?
所以说立论奇葩……
如果一个人对他人、社会无恶意,他就应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与自由!无须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至于红不红,那也是好事者的追捧、炒作!并非他本意。
一个善良的人,已经与世无争,谁也没有权力、没有资格要求他怎么怎么做.
(10)
单方面讲,这个社会还是丛尚有知识有学问的,不然这位沈先生不会被人传到网上,还这么火。告戒我们要多读书。
(11)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样的事,褪去浮华外表收敛贪婪内心,结果会不一样。大家早上好!
(12)
最近朋友圈都在转发这个脏兮兮的家伙的所谓的“满腹经纶”,说句实话,涛哥是不屑的。如果他算得上一个文人,最起码搞得干干净净,纵观历史,有几个臭哄哄的“文学大师”,真不理解那些排队采访的所谓乱七八糟的“媒体”……
说到文人,无法不想起“孔老二“,想起孔子的身世还有他的生前恓恓惶惶的形状,这让我不由感到作为文人的一份心酸。司马迁是这样的,曹雪芹也是这样,文人都是与富贵无缘,都是生前得不到公正的。(这家伙也许是这样)
于是我想起去年国庆在四川参观杜甫草堂,听那里人说,流离失所的杜甫到成都去拜会他的一位已经做了大官的昔日朋友,门子却怎么也不传禀,好不容易见着了朋友,朋友正宴请上司,只是冷冷地让他先去客栈里住下好了。杜甫蒙受羞辱,就出城到郊外,仰躺在田埂上对天浩叹。
尊诗圣的是因为需要诗圣,做诗圣的只能贫困潦倒。我是多么崇拜英雄豪杰呀,但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斯文是扫地的。
于是我遗憾我到现在还没有去过孔庙,其实不感兴趣那些大大小小的皇帝为孔子树立的石碑,只对那里有个藏书墙感兴趣。孔老夫子当周之衰则否,属鲁之乱则晦,及秦之暴则废,遇汉之王则兴。乾坤不可以久否,日月不可以久晦,亲,文籍不可以久废啊!
这男人有一点涛哥是认同的,那就是唤醒了国人还是要读点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开个豪车,抱个美女,朝朝纵酒,夜夜笙歌,充其量也就是个“皮囊”而已。(涛哥)
来自网络,侵删(13)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14)
我想,桐城人拜访"流浪大师",一定是缘于对国学的敬仰,给寂寞孤独的文人送去尊重和关怀。
与此同时,潜移默化地宣传了桐城文化,宣传了桐城派,宣传了桐谱,宣传了桐城名胜,宣传了桐城特产等等,我们作为桐城人,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一些慈善事业的达人,“文化搭台,企业唱戏。”但,总有一些操盘手说作秀,总有一些键盘侠说沽名钓誉。可是,人家毕竟真真切切的去做了,真真切切付出了时间、精力和白银。
所以,我们应该给别人以鲜花和掌声。
尤其,我们应该给自己的桐城人以鲜花和掌声。
(15)
这事要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之,不必太较真,更不必钻牛角尖
沈大师就是在捡垃圾的问题上钻了牛角尖,导致走入现在的死胡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