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玄论道

作者: 芷11 | 来源:发表于2021-07-10 22:23 被阅读0次

    文:佳淇

    01

    “道”主无,“德”为有,宇宙准则的相生相成

    “道”:究竟你为何?

    它,不是世间一种或一类事物

    耳目闻见现象世界之外。视之不见其色,听之不闻其声,嗅之不得其味,触之,难得其形。

    它,又内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可以从存在的万事万物(“有”)中窥见“道”的广大无边,“道”虽无处可见,但又无处不在。

    道”者,宇宙本源,万物实体,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法则,它既不可能用语言来说明,也不可能用概念来规定。

    天地因“道”而生,万物因“道”以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无不唯“道”是从。

    德”:儒、道两家都是重要概念

    儒、道两家对“德”的理解是各说各话。

    《道德经》“德”是等差概念,细分“上德”和“下德”

    “上德:”以“道”为体,以“无”为用

    “上德”之人德合天地却不自以为有德,故“上德不德”。

    “下德”是“大道”分裂后出现的。

    它是人们因欲而兴因求而得的产物,包括“仁义礼智”,“下德”又再分为“上仁”、“上义”和“上礼”。

    02

    《道德经》开宗明义“谈玄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开篇本身就是“玄而又玄”,不可言不可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通过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这两句,绝哉,概括了一切。

    作为万物的生成者和宇宙的本源,“道”并不是万物之中的某一类或某一个事物,其包蕴至大,其外延至广,我们不可能用文字来规定它,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它。

    一经文字的规定或语言的表述,也就失去了“道”

    文字和语言的表述必定要“指事造形”,于是乎形而上的“道”变为形而下的“器”,成为可视而见、可听而闻、可察而知的具体事物。

    而具体事物是不能生成万物,不能成为宇宙的本源,更不能成为促使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故:道,既不可言说更不可命名!

    “道”其外既无形状,其内性质无法规定。

    所以不可名也,永恒不变的“道”不能被冠名。

    03

    “无”和“有”,同源异名,一切变化之总门

    万事万物的形成必有它最先最早的源头。

    “有”生于“无”:天地初开之时,既没有物体也没有形象,茫茫宇宙是一片空虚,然后从这片空虚的“无”中生成出万事万物(“有”)。这是逻辑上肯定“无”或“道”作为一切存在的始基与本源。

    这样,“无”和“有”都统进了“时间”大网中。其中的一切都不会永恒不变。

    任何事物都是有名的,而“道”不是任何事物,无形无名,因而也就是“无”。“无”或“道”永恒不变,它超越时间与空间。

    为什么说“有”是万物之母呢?

    “道”作为潜在无限可能是“无”,作为能生成万物实现万有而言又是“有”。

    “无”言道之体,“有”言道之用。

    我们常从“无”处了解“道”的精微奥妙,从“有”中观察“道”的广大无边。

    “无”和“有”二者同源而异名,它们都非常幽深玄妙,因而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思考】:

    为何“道”既不可言说,又不可命名?

    为何说“无”为天地之始,“有”为天地之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玄论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sh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