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乘风破浪

作者: 金木研的小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7-02-14 23:42 被阅读46次
    我看乘风破浪

    1

    十五之后春节也算是彻底过完了,贺岁档也进入了尾声,接下来该是情人节档接棒了。这个时候终于可以冷静的回味一下春节档的这些影片了。在春节还未正式到来的时候,《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大闹天竺》就早早的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其中我最关注的就是韩寒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事实是我最终也只看了这一部贺岁档电影。韩寒这些年来越来越善于营销了,电影早早的就在微博上被大家热烈议论。而电影正式上映之后,讨论的热度更是甚嚣尘上。纵观整个过程,争论的核心主要围绕在两个方面,一就是这部电影到底算不算一部好片,二就是它到底有没有抄袭。

    2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春节期间看了两次贡献了五张电影票(两场都是我请客),看的时候很欢乐,两次都乐得人仰马翻。但即便如此,作为韩寒十多年的粉丝我依然得说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片。当然我也不认为它很烂,豆瓣上6.9的评分我认为挺客观(后期居然还冲到了7.0,也真是让人意外)。这是一部挺平庸的电影,虽然大家都说故事比上一部完整了很多,但整体还是给人一种断断续续的拼接感。韩寒一向不擅长讲故事,这一点从写小说开始就是如此了。他的很多小说看过之后,读者会对其中的段落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是整个故事却很容易忘记,很多情节回忆起来还会串台,特别是《像少年啦飞驰》和《一座城池》,我经常会把两部作品中的桥段记混。而韩寒首次指导的《后会无期》整个就没什么故事性可言,就是一个一个的片段拼接起来的。这一次故事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步并没有那么明显。好在韩寒一向擅长的东西并没有退步,那就是编段子。韩寒是个讲段子的高手,这一点同样从写小说开始就是如此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像少年啦飞驰》中买摩托车的场景,《一座城池》中几个人在医院吐了一地的场面,即便已经十多年没有翻看过这些书了。韩寒的段子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不同于东北的大碴子,也不同于香港的无厘头,而是一种另类的冷幽默,是有着一种强烈的文字游戏感的幽默。除了能准确的抓住观众(读者)的笑点,还能带动观众(读者)自行解开“包袱”,有着很强的互动感。但也许正是由于韩寒太擅长讲段子了,所以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小聪明,整个故事总是给人一种段子驱动的感觉,很多情节细细想来插入的很生硬。比如折筷子的桥段,与故事本身并没有多少联系,只是为了引出一个笑料而硬生生的加入。其实这个桥段很多影视剧都用过,比如日剧《legal high》,而后者运用的明显自然娴熟的多。再有就是影片最后的彩蛋,韩寒为了让男主喊出妈咪,不惜让他妈真的当个妈咪,这段很多人都很感动,而我真的觉得过于生硬牵强。总的来说,韩寒没有变,没有怎么进步,也没有退步,他依然讲不好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依然可以讲好无数个段子。

    3

    观影之前就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电影抄袭了《新难兄难弟》,于是看完电影后我第一时间找到了这部老港片看了一下,又见微博有人说《新难兄难弟》也是学了好莱坞的《回到未来》,接着又把这三部曲看了一遍。看完后我的感觉是,《乘风破浪》和《新难兄难弟》确实很像,故事的大体情节基本是一致的,都是父子不和,儿子穿越,遇到年轻时候的父母,了解了他们的过往后与父亲和解。最重要的是两个故事的内核是一样的,都是父子矛盾。而《回到未来》我认为是不一样的,虽然主角也穿越到过去,也遇到了年轻时的父母,但是故事的内核不同,《回到未来》更多的着重在回到过去后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更多的体现了对待科技应该慎重的观念。所以《新难兄难弟》只是学了个外壳,而内核是自己的。而《乘风破浪》给我的感觉像是韩寒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把《新难兄难弟》的故事转述了一遍(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韩寒讲故事的能力其实并没有提高),情节和内核都太像了。网上对于韩寒是否抄袭也有很多争论,双方各执一词,我也说不准这算不算抄袭,毕竟陈可辛都亲自为韩寒背书了,我等还能说些什么呢。不过我觉得致敬真的是一个万能的用法,无论多像,只要打着致敬的旗号,就总有说辞可以为自己开脱。当然,这确实是一种讨巧和偷懒的做法法,我其实挺意外韩寒会这样做,毕竟长久以来,在我们心目中他都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叛逆偶像。

    4

    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这是不是一部好电影,也不是他到底有没有抄袭。我真正关心的是:为什么这不是一部好电影而我们依然喜欢看,为什么他的故事和前辈那么像我们却并没有太反感(相比其他陷入抄袭门的创作者而言)。我认为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真。首先是真诚,看完电影我能感受到韩寒是真的想要讲好一个故事,没能讲好是能力问题而非态度问题。拿它与优秀导演的作品相比或许过于严苛,跟他自己比较,一个第二次拍电影的导演,从前没有经过摄影、编剧等电影相关工种的洗礼,仅凭一腔热情能够拍成这样,他对电影和观众的真诚是可想而知的,私下一定是真的做过非常多的研究和努力的。毕竟电影不仅仅是艺术,它也是一种技术,艺术方面更多需要天赋,而技术就是磨炼和钻研的成果了。再看看很多编剧或摄影转行当导演的时候拍的却连屎都不如。另一方面是真情,从电影中能够清楚地感受到韩寒的真实情感,那些水乡小镇,青春玩伴,歌厅桑拿,录像厅BP机一定都是韩寒曾经经历和拥有过的。韩寒从来不装,这是他最让人喜爱的特性。在他的作品中一向都是写的自己,而不像其它很多被人诟病的作家和导演那样,总是在假装别人。故事虽然很像《新难兄难弟》但电影中那种矛盾的父子关系一定是韩寒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并且在时过境迁后有过深深思考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重新将这个故事“复述”一遍的时候我们不会感到尴尬。

    电影和文学一样,“真”是它们的基石,只要有这基石撑着,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4

    其实我真的很希望能够能够穿越回1998年,带着这部《乘风破浪》找到当年亭林小镇那个轻狂桀骜的小韩同学,请他看一遍,听听他看完后会如何评价,我想那一定会非常有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看乘风破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vf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