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分享了第一部分这本书收获最大的内容,今天来分享第二部分意义疗法。
首先,我们来认识对于存在这个词的解读,对于意义这个词的解读。
存在的三种含义:存在本身、存在的意义、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
看着原文是不是很抽象?
存在本身及生命,你要活着才能谈得上存在,对于一具尸体而言,他是感应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的。
存在的意义可分为对于自己而言的以及对于他人而言的意义,比如一个人她的角色包括母亲、老师、女儿、妻子、自己。
对个体存在意义的追求,比如为你所做的某件事情赋予使命感,要成为科学家,在追求和成为的路上给自己找到这件事在生命中存在的意义,为何要做,做成功了在人生中是什么凡响。
还有一种理解是对于个体存在本身的探寻,活着的意义除了生命这一层,还能赋予哪些意义?
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意义是长期的,很有可能伴随一生,比如将传播知识作为一生的事业,在他每次为他人服务的时候他就得到反馈,从他人的认同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从而觉得自己必须更加有价值。
第二种意义简单理解分为对事与对人。
对事:尝试做一些之前不曾经历的事情,体验丰富的项目,比如做善事、徒步、养花……只要你觉得体验本身能在生命这层意义上增加更多色彩就是有意义的。
对人:将爱传递出去,比如对于伴侣的爱,去了解他在精神层面、感情上、成长上需求是什么?
有些时候他自身并不能看到自己的潜力是什么,通过你的爱,你可以洞察他的本质。
比方说有个人之前不愿意做家务,某天妻子实在太忙,所以他尝试分担一部分的家务。
当妻子发现他从不愿意做到行动,她可以用爱的语言夸奖丈夫,沐浴在爱的海洋中,使他感受到自己在家里是很重要的一份子,对于自己的存在给予新的定义。
除了婚姻和亲子关系外,友情、师生情等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在自己成长的同时给他人带来重视感。
第三种意义,对于苦难的定义。
如果你觉得苦难是上天用来操练你意志的关卡,你会努力通关,如果你认为受苦是别人给予的恶意,看法就会偏向极端。
态度决定做事的程度,当你从苦难中找到希望,再苦的日子终有熬成蜜糖的时刻,换种角度去经历同一件事,由于心态的转变支撑力就更足了。 记得作者在被放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前,身上携带了一本未出版的手稿,那时候他被命令换掉原来的衣服,所以手稿跟着衣服一起离他而去。
他刚开始不仅仅遭受到了肉体方面的残酷折磨,失去手稿,与家人分离更是心灵上的痛苦。
可后来,他开始在碎纸片上写下灵感片段,尽可能把构思都写出来,虽然丢失了之前那本手稿,但在他重新得到自由人生的时候,新的书也一起诞生了。
谁敢说旧的书离开了作者是一种遗憾呢,正式它的离去造就他思维迭代,在感受苦难的同时,对于生命拥有更深的领悟,写出来的新书只会更好。
除了存在及生命的意义,在给大家分享几个有力量的好句。
(1)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2)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有能力超越这些条件。人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并在必要时完善自我。
(3)面对灾难而保持乐观。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不过,应该记住的是,乐观主义不能通过命令获得。你甚至不能强迫自己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事情都无例外地保持乐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