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学。
谦哥跑过来,面带微笑试探性地说:“爸爸,我今天不想去上体育课!”
那接下来我要怎么安排……正当我琢磨时,谦哥补充:“爸爸,为什么我心里还有点想去找球球玩……”说完嘿嘿笑着,仿佛有些不好意思。
你俩在一起,支持;偶尔请个假,同意!
俩孩子一见面立即嗨到一起。而当我告诉谦哥可能会晚点去接他时,谦哥头都不抬“好的”;而球球竟然哈哈大笑:“太好啦太好啦!”
喂,你俩小屁孩啥意思?未必现在就开始嫌弃我这电灯泡了?
谦哥在这院里的小伙伴有邻居家的兄妹俩;住在院外的球球,谦哥和她几乎从不红脸、几乎从无矛盾、几乎关系老铁;还有住院外的另外俩娃,时不时见面上演“三国演义”。都同事家孩子。
我一直满意于此,算是有固定的朋友圈。
可一个同事,有次聊到孩子们,却轻轻叹了口气,几乎不无同情地评价:“谦谦也没办法,只有固定的这么两个玩伴。”
呃……我想:他是不是对孩子有固定玩伴持消极态度?或者,他觉得小区里有一大堆孩子,每天换着玩,可能更好?
不评价对错,但恕我直言:我还是选择谦哥现在这状态。既不愿他像某些孩子那样,二十四小时被长辈、祖辈们不离左右地盯着,搞得干啥啥不敢、动辄生闷气;更不愿他像某些孩子那样,老爸动辄“你信不信我揍你”、老妈动辄“喏,手机在这,你去玩吧”;当然也不愿他像某些孩子那样,只能和“手机爸爸”、“忙碌妈妈”交流……
或许,家家有本不同的经;或许,在那些状态下的孩子,以后也未必会不好。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选择谦哥现在这状态,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