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投资热潮中,互联网企业服务领域曾被诸多资本追捧,期间催生了诸如销售易、纷享销客等新兴企业服务巨头,也让很多传统企业服务商家向互联网领域转型,如用友就是个中代表。
其实从投资人的角度看,to B领域的企业服务不像to C创业,其本身不是一个容易找到爆发式增长的好标的。服务体验、服务半径、付费意愿以及相对复杂的决策链,使其不太容易让投资人眼前一亮,于是为了讲好故事,各种或自然或强行的抱大腿绑概念,成了所有企业服务领域创业者的一致选择。而就近两年而言,“大数据”这个概念无疑是所有大腿中最粗的一条。
企业服务,重不得轻不得
通常来说,企业服务是一个重体验、难爆发、重人力依赖的非标准化产品。最早期企业服务的切入点往往集中在OA,虽有门槛但附加值不高,之后是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深度定制且价格昂贵,最近一轮集中在销售定位+CRM管理, SaaS化轻度定制且移动化。无论从上述哪一类切入,均集中在企业服务的某一个独立领域,只是点对点卖产品的层次,无法做到全业务贯通,形不成迭代效应。这也导致了做企业服务,往往轻不得重不得:服务做轻了,往往创业型企业不愿意买,大型企业又看不上,加上市场拓展离不开烧钱模式,其盈利能力可想而知;服务做重了,大企业倒是满意了,但小微企业却又无力购买,人力堆叠的结果就是企业服务走不到共享经济这条路上来,运维成本始终高企。
要摆脱这种单点突破卖产品的层次,就需要对所服务企业做全面、深度解构,解剖其内在特点,精准捕捉其需求。以大数据的视角对企业进行数据化分析,是解构企业的重要方法,甚至是现阶段科技水平所能够想到最有效的唯一方法,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谈有想象空间的企业服务创业很难绕过大数据的根本原因。
有关大数据的两个误解
毋庸置疑,大数据是当前投资的热点之一,很多企业服务提供商不同程度炒作大数据的概念,试图从自身产品的某一点上生出大数据这朵花来。但是很多企业服务商可能误解了大数据的含义,误把大数据当作业务产品本身。这里面可能存在两层误解:
企业数据不能简单等同于企业大数据。
企业大数据很难当作产品直接来卖。
数据不等于大数据
我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数量达数千万家,每天新注册企业数量逾万家,面对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与日益融合的产业生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研发、销售、物流、财务等运营数据。企业归类五花八门,企业需求千变万化,从数据化的视角来看,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企业数据就在喷涌而现,可以被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来加以存储归类。这其中既包括工商注册登记之类的静态数据,也包括企业经营业务方面的动态数据,无论何种数据,原则上都应当以企业大数据的视角予以采集、存储、清洗、分析。
然而以这样的企业数据而言,单一企业如果尚未进入业务成熟阶段,无论是复杂制造型企业还是用户服务型企业,都很难聚集海量数据,遑论大数据?想想企业服务商自身的当前发展状态,不妨再思考一下其服务对象,答案不言自明。如果不经历一个从垂直细分领域切入,到平台型体系构建,再到产业链生态培育的过程,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服务商如何把以创业企业作为服务对象的数据做“大”?也很难想象在没有成千上万家企业附着在平台上时,它又如何以企业服务大数据自居?
大数据不是产品
而关于企业大数据的变现。笔者始终以为,大数据不是当作一个产品来卖的,至少,它肯定不是一个企业服务商首先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在众多以业务、流程为刚需的企业服务产品之花中,大数据一定是最后开出的那一朵,我更愿意把大数据看作是根脉,连接众多产品之花的根脉。
如果没有满足业务需求的产品,企业数据难以沉淀,如果没有全面数据的持续采集与沉淀,企业大数据难以构建。企业大数据的变现,一方面体现在对满足业务需求的产品精细化的反馈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对大数据本身价值的深度挖掘上,数据交易仅仅是数据最底层的价值变现,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数据建模与价值挖掘才是最具魅力的方向。
因此,如果想做好企业服务方向的创业,“大数据”这个概念写在 PPT 封面上或许能帮你多赢得投资人几秒钟的目光,但若论长久做强之计,纸上大数据绝不是一拳包赢的神器,从认清到用好,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