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生命的起源

作者: WindyLiu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21:11 被阅读650次
生命来自于哪里,又去向何方?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作为智慧生命的存在,又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呢?

宇宙神创论 VS 宇宙科学论


- 理性逻辑的对决

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中可以窥见,科学创生论的基调在于宇宙是不断演化发展的。宇宙的膨胀,生物的进化,事物的千变万化,都是开始于简单,而由发展演变为复杂。从宇宙的科学创生论延伸到我们自身,就可以将意识投注于自身的不断成长。我们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总是可以不断地拨高自己的预期,然后卯足了劲朝更好的自己狂奔。

而宇宙神创论,却完全与科学创生论背道而驰,它的宇宙基调是萎缩的。上帝的无所不能,创造了人类,人类再创造新的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由复杂到简单,从中竟然可以感受到人类存活于世的悲凉,生命的存在是如此渺小而又脆弱。

从理性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的宇宙创生论总是可以对神创论提出各种质疑。比如,如果宇宙是神创造的,那谁又创造了神?如果神是不可被创造的,那反过来说,那神就是自然产生的咯。如果像神这样高级的存在都可以是自然产生,那为什么作为更低级存在的人类不能自然产生呢?

很明显,神创论在这次对决中明显处于劣势。在生活的某个部分,我们更倾向于用理性的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我。

- 感性心智的对决

宇宙科学创生论,可以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解读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对自己的大脑思维有更清晰的认识。甚至对于个人感受的探索,也深入到了神经元的粒度。从宇宙科学论的镜头看过去,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各种化学物质的反应,各种信息递质的传导,最终构成了我们的觉知体验。

而神创论在感性心智的角度,有时候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认识到了人的局限性,我们就会对宇宙有敬畏之心,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信念的坚守。在这个未知远远大于已知的宇宙,人类有时候需要一些精神力量的支撑,从而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来解读我们这个未知的世界。

虽然宇宙创生论对于感性心智的解释更为科学,但很明显,对于情感丰富的人类来说,在生活的某个部分,我们更倾向于依赖精神力量来构建对生活的认知。

采用发展的观点拓展自我,寻求内在精神的支撑(未必是要有信仰哦),也许是面对当下复杂社会的一种较好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宇宙会有生命?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从简单到复杂以致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而当这个宇宙复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从量变达到了质变,最终演化出了生命。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超个体。而超个体的产生就是生命从无到有的有力支撑。

超个体是由个体集中而慢慢复杂演化而来,它是宇宙发展的一个规律,也是生命起源的基石。从原子核与电子的相互吸引,到原子相互重组形成化学元素,再由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反应组合成有机物,进而由有机物的相互作用组建成细胞,超个体在一次次的发展演化中得到了升华,最终形成了生命。

超个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更重要的是其涵盖着个体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协作。蚂蚁的个体群集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分工协作的蚁群;细胞的集聚和进化就演化出了行动自如的生物;人类的集体群居就形成了具有各种功能的社会。

超个体的产生就是一种客观的宇宙发展规律,它是作为一种事实的存在,至于你要深究其更深层次产生的缘由,我想,就如我们知道这个宇宙是存在着引力作用的,我们更关注的是其存在这个事实,而并不是要追求产生这个规律的原因。很多宇宙规律,我们要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能用之既有效。

生命起源的缘由


从原子,到元素,再到分子,在地球上,因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无机物环境,阳光提供的热能,还有板块运动提供的能量,宇宙渐渐演化出了能够自然复制自身的最初生命物质。物质的自然复制,让物质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周围的环境,这样就可以适应环境存活下来。

而这种复制自身的行为模式,因为环境条件的有限,让物质之间的竞争加剧。一味地原版复制自身的行为模式,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并不能迅速准确反映周遭的变化。这个时候,自我更新的能力出现了,因为它可以为复制自身的行为模式提供更好的灵活性。

这种更新的能力,就是变异。变异让复制的行为模式变得更加复杂。物质既不会刻板地毫无变化地复制自己,也不会将自己改变得面目全非,而是把握好一个适应环境的度。这种复制行为模式让物质不断一点点地变化,通过收集对周遭环境的反馈而不断调整变异的方向和力度,最终演化成更具生命活力的生物。

复制和变异,这两种杂糅在一起的行为模式,是生命起源的根本。复制让物质继承了原有的基本形态,而变异让物质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种既可以继承又可以发扬的模式,对于任何事物都是绝佳的策略。其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模式,继承好的行为习惯,而根据反馈不断调整自身,发扬行之有效的新方法,进而让自己获得最好的结果。

从熵的角度来看生命


我们怎样来解释生命呢?有生命的物质与其他无生命的物质有什么区别呢?

宇宙中存在这样一个规律:根据热力学定律,在一个系统里,无序性或者说有序性的递减是一种宿命。

你放一盆热水,水温会不断下降,其中水分子的运动状况也是越来越趋于无序的;你打翻一面镜子,往往碎片满地,但是你却很难破镜重圆;你在桌上放一个腐烂的苹果,几天之后就会发现它被彻底侵蚀。

物质的这种趋于混乱的状态,就是一种熵的状态。

无生命的物质,因为熵的这种趋向性,只会越来越混乱;而反观有生命的物质,其往往有抵抗熵这种趋势的能力进而能够维持自身形态,比如自然界里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

生命之于物质,是一种无形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够让物质朝着熵的相反方向运行,而不至于在熵的宿命论下无可奈何。

人类是智慧生命的高级形式,因为熵这个宇宙规律,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死亡的进程。尽管我们最终都是要趋向于无序,趋向于死亡,但是,因为有了生命,我们就可以好好地利用这股可贵的能量,朝着重生和自律的方向发展。

熵的存在,让生命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许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这与生俱来的能量来拓展生命的宽度,赋予生命以独特的意义,让自律的生命彰显价值。

脑图联想

如果你觉得有意思,那就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下一课:《第3课 生命的进程》

上一课:《第1课 宇宙大历史》

相关文章

  • 第2课 生命的起源

    宇宙神创论 VS 宇宙科学论 - 理性逻辑的对决 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中可以窥见,科学创生论的基调在于宇宙是不断演化...

  • 生命的起源

    这是一封写给亲亲的科普文,也是《人文课堂》LES2 生命起源的笔记。 化学进化论与神创论存在逻辑差异不同创生论对未...

  • 生命的起源

    我们对宇宙了解的太少,别说广阔的宇宙就连地球我们才了解多少?太阳系的几个行星我们多长时间才发现? 探索宇宙,增长智慧。

  • 生命的起源

    最近在看刘慈欣的《三体之黑暗森林》,外星三体文明发射的探测器水滴,对人类社会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攻击。由此,人...

  •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来源是怎样的?按照中医的说法天地的形成是阴阳的诞生,阴气下沉形成地,阳气上升变成天,有了天地,开始诞生生命了...

  • 生命的起源

    声音到底是如何来的? 这也许是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问题,总体而言,人们对生命起源的认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巫术阶段。...

  • 生命的起源

    面对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生命,我们会提出很多问题。就像:生物会变化吗?你在看上去似乎较为落后的生物为何没有灭绝?生物...

  • 生命的起源

    上一篇讲到,太阳和地球的形成,为生命的诞生准备好了物质条件。但这个过程不是那么简单,一是时间长,中间隔了十几亿年;...

  •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在哪里,时间是什么,生命的起源存在于巧合,时间存在于虚无。这个世界,我们知道的简直微不足道,可是,生命就...

  • 生命的起源

    现在我们赖以栖息的地球之上,有着很多不同种类的物种,你走到每一片角落,都可以看到生命,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课 生命的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fs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