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的日子是苦的:无家可归,穷困无助,睡在屋檐雨搭的下面,吃别人赐给的生冷的食物。行没有友人相携;住没有妻儿相伴。可几乎人人都有过当流浪汉的愿望。曾有人说他要做一个流浪汉!但前提是兜里要有钱。真能扯。
流浪汉的特征就是没钱,他的心思也是独有的。杜甫为我所深爱,他一生穷困,生活动荡,靠朋友资助过活。在《发秦州》一诗里,他写道:“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方。”没吃的盼着天上掉馅饼,没衣裳想着往南方跑,可谓典型的流浪汉的想法。倘若兜里揣足了钱去游荡天下,那是旅游,哪是流浪?
在人们心里,那个做流浪汉的愿望,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流浪汉一生所经历的,要比我们丰富的多。他们面临的是人生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对抗饥饿、寒暑、疾病;他孤独、无助更无希望。泰戈尔在《沉思录》中写道:“当生命丧失了彼岸的视野,它就必然会死亡。”一个流浪汉失去的不正是“彼岸的视野”?但他仍然在绝望中活着。可见流浪汉身上带着哲学,写满了充满哲理的诗句。
许多哲学家和诗人都有过流浪汉的经历。伊索在解除了奴隶的身份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人们把他的话记下来,便成了著名的《伊索寓言》。苏格拉底没见其有过流浪的经历,但他的许多哲学思考却是从流浪汉身上得来的。蒙田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人有过描述。他说:梅特罗多尔每日靠12盎司的食物过活。12盎司就是六两八,可谓少矣。就是要饭的也要比这多点。至于谈到“梅特罗克莱斯冬日与羊群同眠,夏日卧于教堂的回廊之下”,这简直就是流浪汉生活的真实写照。
艺术家中流浪的更多,这好像是个传统了。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一个画坛怪杰彻里尼,这人在少年时做了不少坏事,后来出游,终成一位杰出的画家。我们在梵高的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还有著名的诗人兰波,自幼便流浪。17岁时和比他大了十几岁的诗人魏尔伦谈恋爱,引起魏尔伦妻子愤怒。魏尔伦的妻子和一个小男孩争夺丈夫,那份污辱实在是难以下咽。兰波继续流浪。37岁就死了,留下了两部散文诗集。也许是翻译的缘故,特别难读。《动荡》一篇中的几句,我却非常喜爱:
两个青年隔绝在方舟上
古代蒙昧时代的孤独可否体谅?
他们在守望,他们在歌唱。
我们当然不会误解,所有的杰出的人物都要有流浪的经历;也并非是说我们普通人有了流浪的经历就会变成杰出的人物。流浪是苦差事。除去被生活所迫离家出走的人不谈,主动选择浪迹天涯者,没有超人的坚韧和毅力是不行的。丹纳这样评价彻里尼:“他的身体和精神好像是云斑石花岗岩做成的,而我们的身体只是石灰和石膏做的。”此话有理。为此,杰出的哲学家第欧根尼才在隆冬季节,光着身子去搂抱一个雪雕像以考验毅力和耐心。这对于贪图享乐的我们来说,想一想都会打哆嗦。如果没有这份毅力和耐心,最好还是别去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