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中心医院对面的新华书店占据一整栋楼上下三层的面积,剑南路上这处分店的小门脸似乎更能与这座城市的气质相称。
小店小城小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各自的小日子——精打细算,一分一毫一厘都要花在刀刃上。
店里面或站或坐或蹲着读书的几乎都是还在念书的孩子,而我注意到这一家三口是因为听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读者、青年文摘。
父母俩似乎都是不读书的人,在儿子一再跟他们说这两本书都是杂志之后,他们仍然向店员发问:这两本书是不是都是一本一本卖的?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们面露疑色,小声对儿子说,那你们老师没说到底怎么买吗?
我大概有三年没有买这两本杂志了,升入大学以后我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不再只局限于黑白的纸张。
高中班上禁止看闲书,不过这类文摘杂志算是例外,可以借着搜集作文素材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带进教室。三年间我积攒下了一纸箱的旧杂志,几乎每一本都被我从头翻到尾。
那时候除了学校,家里面也对我看闲书严防死守。我父母和这对父母一样是不看书的人,在他们看来,读这些和学习无关的书既无聊又无用。于是我只能把买的闲书偷偷藏到床底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床底下的书越摞越多越摞越多,终于在高二搬家的那一年被我父亲发现。
从那以后,父亲经常批评我不务正业读闲书,并把我成绩下滑归因于床下的那一摞摞杂志——但他并没有扔了他们,而是时常翻出一本来让我复述书里的内容。如果我说不出来,他就跟我说看完了就忘,那你读这些书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
很多人对一本书总抱有这样的期待:读这本书一定要给我带来收益——读完理财的书就能月入百万;读完心理学的书就能心情舒畅;读完文学类的书就能妙笔生花。否则,出版商就在他们心中成了骗子。专业类的书有其专业性,但这并不代表读完整本书就获得作者的知识,读书的人也不一定有能力参透书里的奥秘。
但奇怪的是他们对游戏,对电视却没有这种期待——这两种方式被认为是完全的娱乐,完全的不务正业。正因为其娱乐的定性,家长们认为只要看好孩子,不让他沉溺其中便是,而不会像发现孩子看闲书一样仿佛受了欺骗似的发怒。
但问题是,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不论是长篇大论的网络小说还是短小精悍的散文随笔,都只是学习之余用来排遣无聊的一种方式,和游戏和运动和电视一样,是千千万万种娱乐方式中的一种。
读书也许确实对提升语文水平有一定帮助,但是除此之外,读这些闲书仅是一种娱乐,不要对它抱有多余的期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