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近三十年,在美业里也浸染了十几年,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总喜欢把曾经的“经验”复制给团队,“教训”让团队规避。尤其是在带团队时,经常是苦口婆心地教、去引导,而实际上团队经常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甚至表面顺从,实际反对的时候,心里就特别难受。自己都掏心掏肺地教大家,为啥“好心不得好报”呢?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好心会有好报”这句话,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别人好也希望别人以相应的方式对自己。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候,尤其是在亲密的关系当中,有的人付出了很多,对方却不领情,最后付出的人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案例一:
有这么一对夫妻,老公跟老婆两个人都是上班族,工资也差不多。两个人在家里都是有商有量的,家务活也是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部分。但是呢,老公不喜欢社交,下班就回家做饭,玩游戏,不出去应酬,也不和朋友们聚会,甚至逢年过节都不主动问候双方长辈。老婆认为老公太木讷,不懂交际,所以就把维护老公人际关系的事情一手包办:每个月她都会催着老公给双方父母打电话;老公的朋友结婚,她去帮忙负责婚礼策划和幕后工作。就这样,老婆一直全心全意为老公付出,甚至吃饭的口味都变得和老公一样。然而,结婚十多年后的某一天,老公却选择了搬出去自己过,临走时只留下了一句话:“和你在一起我过得太累了。”
老公的话让老婆觉得天都塌了,她特别的委屈和难过,“我们两个恋爱的时候,我一不图你的钱,二不图你的房,只求陪你一辈子;结婚了之后,家务我们平摊,外面的事情都是我在打理。我对你这么好了,你竟然要离我而去,到底是为什么啊?!”无尽的委屈涌上心头,她整日活在痛苦之中……
是啊,我们常说夫妻之间要彼此恩爱,为彼此付出,给彼此承诺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他们还爱着彼此,也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就算老公离家出走了,他们也没想过要离婚。
那究竟是为什么老婆的好心付出却没有换来好报?为什么真心付出却换来这么大的痛苦呢?他们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原因分析——原因有两个:
(一)、再亲密的两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有时一方会为对方着想,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强加给对方。比如上面这对夫妻,老公对社交关系并没有很高的需求,他不喜欢有那么多的人情关系,因为会消耗他的精力。老婆呢,就觉得外向一点会比较好,为人处世还是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婆说的也没错,但是老婆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老公,对老公来说,这不是爱,而是负担,当然会觉得累啊。“你以为人和人是一样的,其实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两个人是不一样的,你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对方的东西,对方会觉得那不是爱,而是压力。
(二)、你对别人的好,对别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侵入。
在两个人的相处过程中是有界限的,你对别人好要有度,不能太过。你对别人好要先得到他的允许,要问问他需不需要。你强加给他不需要的,就是侵犯了他的自主权,是对他的不尊重。如果你意识不到这种侵犯,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在吃饭的时候,别人说吃鸡蛋好,也没问问你喜不喜欢,就拼命往你碗里塞鸡蛋,而你恰好是鸡蛋过敏,但你知道对方是一片好心,你不还忍心拒绝,这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心理学专业术语:“心理边界”
有一句话说“爱是恰如其分的给予,德是人与人之间最适当的距离”。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舒适的心理空间,我们经常忽视了它,就像随便闯入别人的家,会成为一种侵犯。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成长”: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上各种家教班、陪孩子完成课外手工作业等。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自己的孩子就会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可能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应当去承受和面对的。很多人是通过被外界打击才成长的,母亲为孩子包办一切,越过了孩子生命所要体验的界限,其实是对孩子的侵犯,也是对他的不负责任。
在性格心理学当中,领导型性格和付出型性格的人最容易越界。
付出型性格的人,属于隐性越界,就是以爱的名义把别人不需要的东西强加给他;
领导型性格的人,属于显性越界,是非常强势地让别人都必须听他的,必须按他说的做。
隐性越界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是为你好的,我来替你做决定”“我觉得这是为你好的,你为什么不听?”这些背后其实都是心理越界,事实上这种行为是完全混淆了“这是谁的事情”,过分热心,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的付出,才能让你的好心有好报呢?
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看清楚你为对方的付出的,是不是他真正需要的。
当你有“明明我是为了你好”、“我是真心为你考虑”和“我是在为你付出”这些想法的时候,100%都是你的“自以为是”。你认为是为对方好的东西,是不是对方想要的呢?因此必须要搞清楚这一点,时时刻刻觉察,要问问对方到底需不需要。就算你给的是对方想要的,你也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允许。而且你要知道,就算他不接受,并不是他不喜欢你这个人,只是他不需要而已。你要尊重对方原本的意图,真心关心他的需求,而不是强行地塞给对方。否则,你给对方的并不是好处,而是压力。如果你总给别人压力,当然得不到好报啊!
第二步,分清楚到底是谁的事,尊重对方的心理空间。
明确人和人之间的界限感就是要分清楚“我的事”、“你的事”和“老天的事”。比如说,对于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情,我要陪孩子做作业是我的事;孩子什么时候做作业是孩子的事;如果孩子没做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这就是老天的事。如果你总是去做老天的事,让老师不要批评孩子,这已经超越了要操心的范畴。这样长此下去,让孩子压力增大,甚至产生厌学,想离开家庭的想法。
第三步,不要期待对方有所回报,友谊才会地久天长。
通常我们对别人好的时候,都会有所期待。有的期待是显性的,比如说同事之间,我这次帮你忙,希望下次你帮我忙;有的期待是隐性的,比如说我对你好,你得听我的。
“真正的爱是心甘情愿的陪伴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要求回报的,就不是真正的爱了。更重要的是,你的期待绝大多数会落空,而且随着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你会委屈,继而抱怨,所有这些委屈和抱怨最后都会回报给你,把你从一个好心付出的人变成“怨妇”或者“怨男”,这完全背离了你的初心。
三、总结及延展:
美业里,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各美容院奇招连连,甚至也有许多所谓的顾问公司也在“教”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顾客,更好地“感动”顾客。
像行业内曾经风靡一时的“感动性服务”、“跪式服务”、“头等舱服务”等,所有的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服务”,本质变了味,结果是你的“服务”越花哨,顾客的“钱袋”捂得越紧。
当然,并不是说美容院就不要服务。“走心”的服务,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发心”是为了帮助顾客解决其真正的问题,顾客还是非常需要的。不要夸大其辞,不要过分强调所谓的软性服务,而忽略了技术、专业、手法的专精教育,忽略了美容院标准化服务、作业流程,忽略了做美业的真谛,最后的结果也一定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