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万万人之中,遇见是一种缘分。喜欢一个人,一件物,也靠缘分。来来往往,偏偏记得你,偏偏与你有交集,星星点点的故事,不可不说不是缘分。
因为写作,在简书得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的喜欢。并不是我的文章写得有多好,而是在某一点某一处某一个时刻与读者有了丝丝的感触共鸣。在简书众多作者中,能通过文字遇见,并且不吝送上“喜欢”,一定可以说,这也是缘分。
文字的缘分,散发着“女儿红”的芬芳缘分是什么?是气味相投,品性相似,是一种自然的吸引。
感谢这样的缘分,在简书“认识”了月照琴台。之前约略说过,她是一位戏迷。尤喜黄梅戏,越剧等,偶听得她发来的腔调,唱得也不错,写有关戏曲的文字也很好。
有幸她喜欢我写的文字,选用了一篇发在其好友阿菊的公号上。我为自己平平的文字被采用被喜欢感到高兴。为此她朋友阿菊给我寄来了自家酿造的两瓶“女儿红”酒。这样的待遇还是第一次,是由文字的缘故,我欣喜之余,写了篇文字表达我的心情和谢意。在我的写作路上,似乎有着纪念意义。
后来,月照琴台对我说,还采用二三篇。我也欣然答应着。只是为自己写的低劣心里忐忑。我便感到,于己是难得的事。
前两天,月照琴台微信我,又寄了一箱(六瓶)过来。说真的,整日无聊的上班,我都把这事忘了。没想到,简友和她的朋友这么认真。说怎样就怎样。这种说一不二的真诚作风委实让我心生感动。我想,不管是朋友,还是说缘分,通过文字,我们得以这样的交流,没有空间的陌生感。或许,正因为距离,而多了一份纯粹,一份信任。
当我启笔写这篇文字之时,我百度了一下女儿红。源出自浙江绍兴,始起宋代,缘于富贵人家生了女儿,待长成出嫁时,取贮存的窖酒迎客庆贺,此习俗得以流传,把这种酒就叫做“女儿红”。
这让我想到八九十年代家乡嫁娶的习俗。男方总是一支队伍,扛着竹架,挑着礼篮,浩浩荡荡去新娘家迎亲。到了新娘家,午饭前坐定必每人一杯枣茶,饭后一阵忙碌安排,新娘家开始发嫁妆。新郎这边人手开始捆绑。一般都有沙发,电视(黑白),衣柜,被褥,乃至脸盆茶瓶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柜子里装有喜果,即爆米花,搀着红枣,或瓜子之类。不论远近,都得人力抬杠,两人一抬。一般傍晚才回到新郎家。嫁妆在前,新娘及陪送至亲在后。还有一个特殊的引人,左右不离新娘。这位引人一般是新郎同辈的年轻女性,以小姑子居多。引人拎着双把火炉,火炉里放着干炭,还有鸡蛋,鸡蛋是用来向附近的人家讨火种用的。主餐当晚在新郎家置办,灯火通明,七大姑八大姨,平常少见的亲戚,还有许多孩子,讨喜果,看新娘子,鞭炮声,人来人往,好不喜庆热闹。相当朴素,感觉也相当甜蜜。而现在婚礼多在酒店,少了这种亲切和地气。现在婚宴也少了喝酒的热闹。而在过去,人逢喜事精神爽,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你敬我饮,好不痛快。可以理解,在久远的年代,嫁女儿时喝女儿红的情感,大概都是相通的。
听月照琴台说,阿菊是福建永定人。当我启开一瓶她寄来的<客家土楼女儿红>,倒入瓷杯中,我想再感受一下此酒的滋味。
虽我杯器粗糙,人也粗糙。但对此酒倒是自有体味。端于唇边鼻间,屏心静气,轻嗅细闻,一股芳香吸来。小口喝下,喉间一股温热慢慢进到五脏六腑,胃,腹,丹田处感到有股热量释放。唇齿咂摸舔舌,余香犹在,淡淡的清甜。跟第一次品尝滋味无异。
上次两瓶,自己喝了一瓶,感觉不错。好东西就要分享,就把另一瓶给了一位朋友。这次阿菊又寄来六瓶,当天我就给了两瓶久哥,就是前些天帮我搬家的朋友久哥,也算顺手人情。
文字的缘分,散发着“女儿红”的芬芳 文字的缘分,散发着“女儿红”的芬芳这样的礼物,恐怕比街市上买来的要纯正。就像农家种的菜蔬,比城市大棚催生的要绿色环保。重要的是,这份远到而来的情谊。想想现在我写字,仅仅爱好写罢了。能得到ta人青睐,还有礼物享用,这不仅是写作的乐趣,也是文字带来的交流契机。我虽不懂酒,但我有这份信任,有这种精神(文字)与物质(女儿红酒)相融的美好感受。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住东关古镇时,品饮女儿红酒后写下了著名诗句“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而我是一个拙心愚人,我做不出妙言佳句。但我想,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在湿冷的南方,其时能留待喝上一杯朋友寄送的“客家土楼女儿红”酒,想想也是一件美事。
网友评论
谢谢支持!
谢谢!
说得好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