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特别羡慕班级上那些可以拿到很多Offer的人,似乎手里拿着很多Offer的人就是成功的代名词。
但是,后来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累计,慢慢懂得Offer再多,最后也只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最终,我们面临最多的事决策。但是决策对于年轻的我们又显得那么困难。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最多的教育就是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地努力,但是似乎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站在十字路口该如何选择。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矫情、太纠结了,但是事实上我们只是多了一些选择。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具备选择的能力,那是一种偏见。我们只是不知道该如果面对选择的结果。带着一堆人的期盼长大的孩子,总怕自己的一个选择就走错了方向,让抱有期盼的人失望。
有时,年轻的我们,20多岁,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没有了努力的时间,也没有试错的机会。但是殊不知,有些七老八十的人,还在试错,在挑战人生未知的可能,还在夜以继日的努力。
与其说是少年迷茫,不如说少年想要知道那条路是绝对正确的,然后按着从小到大一贯的路径,安全靠谱的前进。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更倾向于过模式化的生活,什么样的年纪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阶段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收获,慢慢的到了那个年龄没有获得那样的成就,我们就会变得慌张,内心没有着落,想要找个可定我们没有犯错的声音……
为什么会这样呢?
几年前,我们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制作,物资慢慢变得丰盈,但是却缺乏个性和不完美。现在我们想用模式化的人生代替迥异的天性,慢慢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和正确,但是似乎缺了一些不完美的东西。
女娲开天辟地,用泥巴捏人的时候,都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眼睛大,有人眼睛小,有人圆脸,有人方脸,但是为什么如此发达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却畏惧特色?
趋同,是最安全的一种选择。但是也是最无味的一种选择。
【后记】
但愿,你,比我有勇气,敢过那属于自己的一生!
价值驱动、目标驱动,慢慢的我们会活成我们喜欢的样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