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偏惊物候新

作者: 樊晴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9:05 被阅读146次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世说新语》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魏晋”多风流率性人物,实在让人向往。张季鹰,即张翰,因见秋风而动“鲈鱼莼菜”之思,挂冠而归故里,对功名利禄不顾一屑,虽有避祸之嫌,但起心动念即付诸行动,实在纯真洒脱。然细细品来,率性如张翰,面对家国之思时,“遂命驾便归”,却又是怎样的剪不开理还乱的情结! “月是故乡明”,“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是多少背井离乡之人的心声;而东汉王粲《登楼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叹,又曾引多少家山不见,书剑飘零的思归若渴的人儿共鸣!是啊,此地风光虽美,却不是我的家乡!有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中国人似乎都有一个乡土情结,它如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远方的人儿。于是,游子迁客的心是敏感而微妙的。几百年后的唐代杜审言,亦留下了这样情难自禁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游玩,一个宦游将二十年的诗人,我以为,诗人早已经习惯了。二十年啊,我以为他早已习惯了异乡的感觉,习惯了思念的麻木,习惯了漂泊的命途,毕竟,时间是治愈与遗忘最好的药剂。但是,杜审言开篇,却将这种“习以为常”打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举目四望中,早春天地之间微妙的变化,诗人竟然如此轻易地捕捉其中差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这是天地一片锦绣的画面,这是属于江南赏心悦目的画面,海上日出,云霞绚烂;梅红柳绿,春光明媚;春风和暖,鸟声细碎,晴朗的阳光下绿萍的颜色也转深了。一切的一切,与记忆中的故乡何等不一样!

        “偏惊物候新”!异乡的一切,与故乡迥然不同的变化,都还是如此地让他敏锐感受到,触动到,惊讶到!原来故乡风物,竟如此深深烙印在记忆里了。 “忽闻歌古调,归思泪沾襟”,他,原来并没有片刻的麻木与淡忘啊!

        江南虽美,然“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相信杜审言亦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8.偏惊物候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cp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