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天气:晴朗
01
星期二傍晚,在许久未显动静的班委群里,突然弹出一条消息。班长说,他明天过生日,想借此机会邀请班委们出来聚聚,一来陪同他庆生,二来是希望以此来联络班委之间的感情。
这一提议一经提出就迅速打破了原先保持缄默的群聊状态,四面八方的班委们立刻在群里秒回刷屏以表示赞同。按他们的说法,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请两顿吧。
尽管大家兴致高涨,可我还是不顾大家的劝慰邀约,选择了拒绝,且丝毫没有犹豫。
记得在《十三邀》里,李诞曾经问过许知远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总是给人一种忧伤的错觉?”
许知远回答道,“我害羞,我不喜欢待在人群之中,所以我会紧张,我也不喜欢别人碰上我,但我又想尝试,我又想去理解你是怎么回事。”
我知道许知远这话并不是刻意说给我听的,他不过是在回答李诞抛出来的话题。但我仍旧能够从他简短的话语里听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时常能够感觉到自己就处在他言语里兜兜转转的矛盾之中不知所措。
我不喜欢陷入人群之中,因为我会紧张到手足无措,所以不知不觉就让自己掉入自我阵营,可我又想去了解,去尝试,去理解他们成群欢声笑语队伍里的神采奕奕和话语投机的微妙碰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我无限遐想在远处烟火璀璨里一探究竟。
02
最初,当我接受邀请去参加聚会时,我不带有太多的想法,只是祈祷能够有个满怀期待的开场和恋恋不舍的结尾便是足矣,而实际却不容许我有太多的奇思妙想。
现实,其实是一群人围坐一圈,你一言他一语地聊着不着边际的话题,然后慢慢地掏出手机。胡乱地动着筷子,随后便是悄无声息。
先前呼之欲出的跳动热情,跟随着食物地不停咀嚼和胃液强力消化,渐渐地被消磨殆尽,能留下的是心的荒凉,可以看到的是现场有气无力的僵局在死命硬撑。待久了也心有余悸。是场不折不扣的糟糕透顶。
校园里“清心寡欲”的清贫生活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抚慰正值青春里的聒噪不安。很多时候我们都想用烟火里的虚假繁荣来对自我心境里着实存在的空虚进行欲盖弥彰,却也终究无法掩盖握起手机那一刻的万籁俱寂和我对你的无话可说。
记得在《一起来看流星雨》里,当楚雨荨质问端木磊为什么要和慕容云海等人厮混在一起时,端木磊无所谓的说,“四个人无聊总比一个人无聊要好。”
我猜,许多聚会的目的大抵也不过如此吧,无所谓结果如何,多个人承担无聊寂寞才会让人更易接受。见你与我同样会寂寞,我才稍有放心去过。
03
我们像是在一边期待着成长,却还一直尚存着幼稚气息。我们总是过于急于求成的追赶社会,深怕无法顺利融入其中,所以急切地照猫画虎跟着偷师学艺,学着放入社会元素来提前预习,哪知换不来优异答卷,反而被社会习气疏远了大家之间的距离,围坐一圈也难有话题启齿。
我其实并不讨厌聚会,只是想想,有些聚会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意义,所谓的联络感情纯粹是种虚张声势,起身走后都成了烟消雾尽的尘埃落地,随风而去。
我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陪一群人叽叽歪歪,推杯换盏化解无趣。干脆索性拒绝成全我的理性。
04
我们总表现得无所畏惧,任何事情都是一副不放在心上的豁达干练,可实际我们却非常关注细微里的一举一动,害怕被冷落,害怕缺少他人的关注和关心,害怕失去与他人沟通的话题,最终孑然一身。
我们可能会因为宿友的一句话而敏感察觉到关系的疏远;我们可能会因为朋友圈里他人对自己的留言置之不理而胡思乱想半天;甚至会因为他人脸上不好情绪的铺张而胡乱揣测是否与自己有关。
我们想尽办法地去联络感情就都证明了我们害怕孤单的本性,我们希望能够融入群体,却常常意外地发现自己处在人群边缘孤立。我们迷恋烟火里喧嚣的热烈,往往都是对孤独无故而起的武力宣泄。
孤独真让人讨厌!
可孤独本就是生活里的常态现象,不是吗?热闹,才是稀缺的生活赏赐。
没有人能够陪伴你直到永远,还尘封不变地保持着和你一样的兴趣、话题,分离也总是在所难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那条叫Alice的鲸鱼,由于发出的频率比正常高出一倍而无人熟知,唱歌时没人听见,难过时没人理睬。纵然集群也可能是各自的鸣笛,竟找不到共鸣频率。
因此,学会独处就显得尤为珍贵。先让自己愉悦了,才能在烟火里找到归属,不然即便身处喧嚣也是虚无境内。
不惧孤独,与自己相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