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来了一位群众,站在我跟前迟迟不说话。
我以为是问政策的,就详细的把我们所要执行的政策给他解释了一遍。
结果,人家说就是享受政策的对象。
那我就奇怪了,既然已经享受了政策,那过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过了一会儿,他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政策都应该享受一样的标准。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莫名其妙,我也不太好回答。因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政策,具体我也不知道当地的政策,工作人员跟他们是怎么答复的。
像这类人一般比较精明,他会把政策摸得非常清楚,然后过来故意套你话。回答好了,便没有问题。回答不好,他立即就会回到当地找工作人员的麻烦。
为了不给下面工作人员带来麻烦,我就巧妙的给了一个答案。上面给的政策是一条线,下面执行的政策肯定有所区别,这都是根据当地情况由当地决定的。
因为从国家层面来看,一般给的就是一个概念。到了下面要执行政策的话,都是根据当地特点,再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下面基层都有很大的机动性。
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个人就开始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我发现今天遇到了高人。这个人对历史,对国家政策,那可是懂得相当多。
特别是聊历史的时候,居然说到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朝代是唐朝。
并且说到唐朝是中国最开放的一个朝代。正是有了包容兼蓄的统治政策,才使得唐朝在中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还给我用到了《春江花月夜》里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听的我是惊讶不已。
接着又跟我谈到了毛主席的学兵政策。
对于这一点,我是不想和他争论的。因为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
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都比较拥护毛主席,觉得毛主席的上山下乡政策非常好,锻炼了一代人。
让那些知识分子,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认识了麦子与韭菜的区别。
这一点我非常不认同,作为我们这一代来说,我认为把那些知识分子都撵到农村,其实就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如果让他们去做他们擅长的事情,现在的中国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何必走那么多弯路呢?
你让那些造原子弹的人,去区别韭菜和麦子的差异,有意义吗?
因为是历史,后人不去评判功过,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现在的发展时机,让中国人过的更幸福。
不过,一个普通老百姓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不得不让我重视起了对他的谈话。
比较幸运的是,我的答复让他还比较满意,他还是很高兴的走了。
这我想到了,二哥。二哥以前高中毕业之后,出去几次打工,都没赚到钱,只好回家。回家就种起了庄稼。
但是二哥平常比较好学,历史地理,天文知识,都会有所涉猎。去年回家,二哥收集了一套《藏地密码》让我看,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翻看。
像这类人,你要跟他聊知识类的,你肯定没有他渊博。
但是你要跟他聊为人处世方面的,他就说不出那么多了。
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我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特别喜欢那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话。
有机会的话,我都会去和群众多接触,向他们学习,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