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青春
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都属于我一直很喜欢的中国黑色犯罪电影范畴,甚至2008年的电影《李米的猜想》也属于这样的类型。口碑和票房的双赢使得小成本国产犯罪电影近些年来层出不穷。
然而《狗13》,确实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没有了犯罪、人性、爱情这些带有戏剧性元素的内容,这部片子仿佛一把利剑,直直的戳入了许多在中国家庭中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女孩心中。那些青春期狗B的尴尬、无奈、痛苦、孤独都被毫无掩饰的展现出来。
from豆瓣
对于影片的解读,或许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而我这次却想将所有和电影拍摄技巧、情节设置、人物关系等等专业内容抛之脑后,只想简简单单得从一个有着相同青春,渴望长大并依旧跌跌撞撞在成人世界行走的女孩的角度,来看那些和李玩相似的青春。
2
关于家庭
在北方的大多数城市,作为一个女孩,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的是服从、乖巧的角色。也许很多外表看上去是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比如李玩和堂堂,以及堂堂的男朋友,都在各自的学校和班级中有着不错的成绩。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到他们内心所隐藏的欲望。
在很多个场景中,我都能看到那个敏感和孤独的自己。
李玩父母早早分开,跟随爷爷奶奶居住,父亲有了新的家庭,并生出了爷爷奶奶更喜欢的小弟弟。在漫长的青春期里,除了表姐堂堂,她几乎无人沟通。不喝牛奶、喜欢物理、不怎么好好吃饭却喜欢在深夜给自己煮方便面并在窗前伴着热气吃完是她对生活的小小抵抗。影片只给我们看了13岁的李玩,那么12岁呢,11岁呢,甚至更小的李玩呢?我们可以猜测,长期以来,内心的孤独几乎占据了这个女孩儿的内心。
from豆瓣和李玩相反,在漫长的童年和青春期中,父亲是我生活中缺席的角色,母亲工作的缘故使我在很久以来都喜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玩,这种状况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而我自己本身,也缺少和周遭人天然的亲近感。所以,当我看到李玩在弟弟生日时候的家庭聚会中格格不入的时候,更能深刻地读懂导演所想要表达的处境。那种尴尬和孤独,在热闹的庆祝声中格外显眼。
可电影远比现实更加温柔,电影中还有堂堂在人群中注意到眼神逐渐暗淡的李玩并挤出人群握住她的手,爷爷奶奶虽然更喜欢昭昭,可是也会收留并悉心照顾李玩,甚至不顾年迈的身体帮助李玩寻找丢失的爱因斯坦,也会考虑李玩对于弟弟昭昭的接受度。而在我的记忆中,同样因为女孩的缘故,在父亲的家族中我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曾经在幼年的一次母亲不在场的家庭聚会中,我突发奇想藏在了阁楼里,只是想看看会不会有人来找我,然而直到晚饭结束以后,也没有人寻来。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过早地开始明白人生而孤独的道理,在别人的世界里,我始终是无足轻重的。
时至今日,我依然会经常因为一些敏感的小事而躲在深夜里痛哭。即使在后来这么久的日子里,我得到过来自陌生人、来自恋人、来自朋友的关心和照顾,可我依旧固执的认为自己始终是孤独的。许久许久以后,我还未能够和那段充满伤痕的少年时光进行和解。
3
关于成长
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但是却带着悲剧色彩。
从李玩家隔壁拉出来的胖子,是一个始终不愿意长大的人,活在自我世界中。可李玩不是他,她还是要在伤痕累累里慢慢长大。
from豆瓣李玩和堂堂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堂堂表面的懂事更符合大多数中国家长的要求。关于堂堂的家庭我们知晓的不多,但是堂堂似乎已经学会了一些成人世界的规则,她会在李玩继母买给她礼物的时候讨好般地要帮昭昭换他喜欢的蜡烛,也会在灯光流转的酒吧去释放自己内心的苦闷。而李玩则更接近于懵懂和纯真的状态,但是在一次次的事件以后,她尝试开始学习成年人世界的“ hypocritical(伪善)”。
也许李玩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出去喝酒就会被骂个狗血喷头,但是在父亲的饭局上自己却被当成劝酒和社交炫耀的工具,并不怎么支持自己喜好的家人在看到物理奖项的时候还会欢呼雀跃。比如,我也小时候也不明白,在学习特长道路上一直阻碍我的父亲,在我用这项技能拿到985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却又全部成为他在酒桌上的谈资。
from豆瓣可是人,终究是要长大的。在我看来,曹保平在电影中的表达始终是善良而温和的,尽管父女冲突在某些时刻达到了顶峰,但是却花费了很多笔墨去表现父亲在成人世界的难堪和无奈。可是现实呢?表面上李玩在这一系列事件以后似乎明白了成人世界的规则和苦难,也开始学着尝试成为一个伪善的人,去隐藏自己真实的欲望和内心。
可是,在无人知晓的黑夜,也许她还会跟自己的心中那些小小的执拗无法达成和解,却依旧需要在下一个清晨来临的时候戴好面具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PS.
写的比较杂乱,大概是因为感性发作的时候是没有条理的,还有一些想写的不知道要怎么表达出来。8月过后发生了一些事情,希望能在年底时候写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