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去世了,享年102岁。
她是1917年出生了,出生后没多久就爆发了五四运动。她这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争,灾难,运动,但都挺过去了。不容易。
昨天几个我们以及几位至亲去参加了她的追悼会。我母亲是家里排行老五,最小,她上面还有3个姐姐和1个哥哥。二姐姐很早就患病死了,剩下的几位最大的已经80多了,我母亲也69了。对外婆的印象不是特别好,可能是因为她的性格。她是一个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在她漫长的100多年的生命里,有一半多的时间都是在对各种疾病的紧张和焦虑中度过的。还有我外婆非常节省,舍不得用一点点电和水。我有一次去她家里住了几天,她对我用台灯都有诸多诟病。但是人孰无过,世上并无完人。假如是换作我自己,要是别人住到我家里来,我能有多少包容呢?我们小的时候,外婆经常来我家看望我们。那个时候我们住在五楼,她来的时候老喜欢先在楼下大叫我妈:“放群,放群!”这样一方面她可以知道我们在不在家,另一方面我们就可以下楼去接她,顺便把她带给我们的东西拿上来,通常是一些她做的菜蔬。有时想想,即便是亲如祖孙,人生中的交集也就那么一段时间,或者几个场景。
外婆的葬礼,我本来也就打算礼节性地参与一下,露露脸就走。但我母亲的一段悼词让我颇有感触。
她说外婆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也是好学的人,她在那个时代能识字后来做教师的女性不多,而且是在她和外公的带领下,一家人从贫困的浙江山区搬来了杭州,为子孙后代开拓了道路。外婆一直到年纪很大了,还坚持看书看报,对社会新的事物保持着兴趣和关注度。她的好学,她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其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子女。另外,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外婆还在最艰难的时候资助过不少亲友的家庭,其中有几个孩子因为读书好,但是家庭经济太差上不起大学,也是她资助的。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外婆一家人都吃不饱,我妈妈记忆中都只有每天吃一点胡萝卜充饥,所有人都患上了营养不良症,其实就是低蛋白水肿。但外婆仍然没有忘记寄钱给在北京读书的亲戚家的儿子。后来这位我们叫“北京舅舅”的毕业后在北京机场工作,我们一家在8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去他家住过,真的跟我们杭州的生活水平相差蛮远的,而且关键是我觉得他们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北京表哥,见识比我们广多了。关于这点我妈妈总结说,外婆对有知识文化的人很敬重。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外婆的家世背景。其实这点上我外婆也是经常跟我们说起,但是老实说她的有关家世的故事太复杂,从我外婆口中讲出来够于妈拍200集了,无外乎是一些家族成员间的争端等。但是我感觉其实可能因为外婆嫁人早,加之那个混乱年代,外婆自己对她的家族有多少了解都很难说,所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总的来讲,不是普通的农民,至少是一家小地主吧,说不定还是一门大户,因为不知哪年的时候说被收缴了多少箱银钱细软什么的。这也是为什么像我外婆这样的女子年轻的时候也会去读书念字的原因。后来应该也是门当户对地嫁了我外公。我外公家里就有点背景了,他的父亲当时是龙游县县长,娶的当地大地主家庭的女儿,也就是我太外祖母。他们的三个儿子都是土木工程的工程师,其中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在法国留学做桥梁工程师的。二儿子还参与设计建造钱江一桥。我外公也是学建筑工程的,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福建搞工程建设。我觉得家世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眼光。出身乡绅后来嫁给知识分子家庭的外婆,自然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有知识改变家庭的眼光和决心。
其实我妈妈有一点挺像外婆的,就是她始终在寻求新的生活: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潮流,新的朋友,新的居住地,这让她的心态非常年轻,即使现在她快70了,都还在孜孜不倦地在网上学习英语,参加了多个英语班。她对各种网络或者手机的新软件的应用甚至比我都还灵光。我妈年轻的时候做的很多事都是当时很多人不敢想不敢做的,可以说是石破天惊,比如别人都还在考虑买9寸还是12寸黑白电视机的时候,我妈就背回了一台彩电。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小时候经常会去尝试各种新鲜玩意,哪里开新店了,我们会过去吃,哪里有什么新的游玩项目了,我们也会去。我可以说是现在说的被富养的小孩。所以我做选择的时候比较少会去考虑钱这个东西(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习惯)。。她年轻的时候还想过移民,我记得当时她已经破釜沉舟,连玻利维亚都想过要去,当然没有成功,不然我现在就是玻利维亚人了。。。我想这就是外婆成功的地方,也是我妈妈为什么深切地感谢外婆的地方,也是我感谢我妈妈的地方。
所以我忽然明白,所谓好的父母,精神和品质的传承还是次要的,主要还在于格局和眼光,而这期间最厉害的是敢于突破眼前格局的眼光和勇气。假如把父母的好坏分为三层,而把下一代的生活比喻成开车的话,最次的父母是我给你铺路我给你车让你安稳上路,稍好一点是培养你让你能自己造路修车,开着自己的车走自己的路,最厉害的是让你看到并不一定要走这条路,甚至是不是开车都不一定,于是你发明了飞机。
有时一种传承要发生足够的改变,光靠一代,甚至两代也是不够的,但是假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要丢掉我们祖辈留给我们的那个格局,那个眼光。这才是受益我们终生,而且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真正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