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记住,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的给予尊重,尊重孩子的言语,尊重孩子的行为,让他从小养成独立的个性,而不是作为大人的附属品而存在。
一、问孩子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如果一个孩子把牛奶洒在了地上,你大声的训斥,只会让孩子诚惶诚恐,因而变得遇事战战兢兢。我们可以问问孩子,现在你应该怎么办呢?以此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就是一个逻辑后果。让他自己去思考应该怎么补救。
吃饭那些事
吃饭时间到了,笑笑到餐桌旁拿起筷子。
妈妈:笑笑我们应该先做什么事情呢?
笑笑:啊呀,妈妈我忘记洗手了。(随后去洗手。)
笑笑吃到一半开始玩耍。
妈妈:笑笑,现在是什么时间呢?
笑笑:吃饭时间。(开始吃饭)
吃完饭
笑笑:妈妈,我吃好了。
妈妈: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说完指着桌上的饭粒)
笑笑:知道了。(随后把饭桌上的饭粒全部收拾到碗里。)妈妈,好啦。
结束我们的用餐时间
二、和善而坚定的处理孩子的情绪,告知行为的后果。
吃饭那些事二
妈妈:笑笑,我们的饭里面加点肉汤可以吗?
笑笑:嗯
三分钟之后
笑笑:妈妈,我不要饭里面加肉汤,我不要吃。
妈妈:好吧,我们没有办法把饭再变回原来的样子,那你出去玩吧,吃晚饭时间再见。
笑笑:不行,我就不要吃这样的饭。
妈妈:好的,不吃没关系。出去玩吧,晚饭再见。
笑笑:我还是吃吧!
(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三、结束一件事情之前,做到事先提醒。
当你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别人突然让你立即停止做这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我们经常会在游乐场或者其他的一些玩乐场所看到妈妈让孩子回家的“战争”。一种情况是大人扯着嗓子大吼大叫拖着孩子强行离开,留下的是孩子的哭闹声;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大人无休止的妥协,数小时后还在为回家和不回家在拉锯战。
玩沙子
笑笑最喜欢玩沙子,每次看到沙堆总能兴致勃勃的玩好久。
笑笑:妈妈,我要玩沙子
妈妈:好的,你玩。
半小时过后,天色渐黑
妈妈:笑笑天快黑了,我们要回家了。你还要再玩几分钟?
笑笑:玩三分钟吧。(大部分时间问他得到的总是这个答案,其实她不知道三分钟到底是多久)
妈妈:好的,你继续,好了我提醒你。
三分钟之后
妈妈:笑笑,时间到了,我们回家吧!
笑笑:好的
(前期孩子会跟你讨价还价,你可以和善的提醒时间到了,妈妈先回家了。)时间久了,他会自然而然的遵守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