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笔之前,我一直思索着应该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来描述,对于情感的表达欲拒还迎,一直是阻碍我交流的地方。我经常自以为自己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的我在对自己的观察中所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如此。
特别是对于生活中的“陌生人”
陌生人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的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一个虚幻而真实的动词。
我有很多朋友,有一些交心的朋友、一面之缘的朋友、工作上的朋友。总之,朋友分为三种,一种是许久不联系却能一见亦如故的朋友,一种是工作上阶段性的朋友,另一种则是一面之交的朋友。这其中的区别,大概只有“会”和“不会”的区别了,会不会经常保持联系,会不会交心,会不会经营。就像你离开一座熟悉的城市,你是否还会回来看它一眼,在路过的时候是否会为它停留。
夜晚的时候,我经常背着一个书包站在威严的高架桥下,望着桥下公路上那轿车行驶过后遗留在空气中的光带,慢慢消失的时候,这一天见过的陌生人在我的记忆图层内也开始跟着慢慢消失殆尽。
那些停留在我生命中的陌生人总是太多,
但能记起的却寥寥无几。
住在宝安区红山松仔园的时候,在地铁上每天上下班花去的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遇见的陌生人也形形色色。
走的路多了,陌生人也会变得“熟悉”起来。记得那时每天早上总能遇见的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一娟秀发,一袭职业西装,总是给人感觉精神而活泼。每每走到接近地铁站的一个十字路口,总能与她相遇,次数多了,便引起了我和朋友的注意,此后,每天遇见她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这过程往往只有几秒。
后来,这件事情,变成了生活的日常琐事之一,似乎是每天上班的路上多了一位同行的友人,偶尔一个眼神的碰触便算都心领神会,虽然她很少回应我们热情的眼神,但我与朋友却乐在其中。
她今天又穿着职业装,真好看。为何身边多了几个男同事,什么时候变成交际花了?今天化的妆很漂亮,难道有男友了?在那几秒里我们的思绪万千,仿佛喜爱着同一个好友般。
直到有一天,上班的路上再也不见那女孩的踪影。在那几天后我们尝试在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的路径经过,看能否再次遇见她,结果并没什么用。于是我们猜想,她肯定辞职了,或者是,换了我们再也找不到的路线?
总之,从没搭过话的她不见了。
每次搭地铁的时候,总会和友人挤站在车厢的连接处,因为那是最安全的地方,可防止被深受绞肉机的残害,深圳的早高峰能把人挤成肉饼绝不是开玩笑,特别是关外。随着列车的发动,金属的摩擦声和摇晃感总是充斥了车厢的每一方空气,到处都是闭眼瞌睡的陌生人,低头看报纸的陌生人,玩手机的陌生人,聊天的陌生人,种种陌生的迹象从一早上就开始蔓延在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上空的列车里。然后随着晨风被稀释在夏天里。
车厢里有一个陌生男子,每天悠闲地拿着报纸随着地铁晃动。它总是和我一样喜欢站在车厢的连接处。后来经常遇见他,在固定的位置,每天的见面都仿佛习以为常,不再觉得他是陌生人。如果被人流挤到他面前的时候我偶尔会低头看看他手上的报纸,共享新闻。下车的时候,我偶尔会瞄一下他是否也到站,直到他被人流给挤散。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
后来我搬走了,再也见不到这个陌生人。
等到我搬离宝安区,住到了龙岗区,上班有两条线路,一条是龙岗线,另一条是环中线。如果搭乘环中线,要换两次站--从蛇口线再转乘罗宝线。
到了终点站科学馆站的时候,在出闸口的饮料售卖机附近,总能看到一位老奶奶低头整理那袋子里为量不多的报纸,她有时候会迷茫地看着匆匆而过的年轻人,等到有人拿报纸给她就伸手接过,随后又低下了头。这是一位收取报纸倒卖获得生活费的老人,她是第一位使我主动去接触的陌生人之一。但实际上我遇到的类似的人还有很多,只是都被我忽略了。
每座城市总是有很多穷人。
因此,当我每次早晨搭乘地铁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在各个有派发报纸的摊点都拿一份,从布吉到大剧院再到科学馆,最多可以拿到四份。有时我会怕派发员看到我手上有报纸不肯给我,一般我会将拿到手的报纸折起来塞到书包里或者口袋里,到了科学馆站就全部掏出来给那位老奶奶,虽然自己深知能帮助到的其实很微小,但心里痛快。这大概就叫做,帮助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所能获得的满足感吧。
实际上我感觉所做的一切并不能改变什么,类似的可怜人还有许多,我知道光靠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什么的,所以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便他们是陌生人。
或许有的陌生人只有在某个特定的场景和时间下高频率地出现,然后被定格在生命力的某个时间点上。我只知道,其实很多人一直出现在我们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他们有些仿佛只是为了充斥你人生中那些千篇一律的的时光。
但这种触碰不到的实感,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后来我明白,这其实是一种病态。对周遭的陌生环境的一种过分关注,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行为。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坚强地独立生活在某个地方,却时常找不到可以释放自己软弱的场所。于是我们变得彷徨,我们开始在生活环境的周遭寻取停靠点,寻找那些我心目中所想寻找的所在。
夏天到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和以往一样,很热烈的拥抱它。而是经常隔着一天的时差和他对视,因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那么陌生。剩余的生命感觉跟季节一样在慢慢减少。我以为随着我的社交面扩宽,会有更多朋友。但事与愿违,我的身边依然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陌生人。
虚拟的社交网络,里面的陌生人更可怕,每天接触而互相不了解,连接你们的只有那几KB的流量。
移动互联网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发达的状态,不仅在手机上控制了我们的行为准则,也时刻制造着各式各样的社交生活,大部分人会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都花费在社交软件上面,它已经成为无可替代的部分。
毕业走上社会,似乎也只能通过朋友圈去得知朋友的近况,那看起来是唯一的途径,如果不这样简直就像自己脱离了对方的世界一样,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这一个行为让彼此的状态相互交融,形成存在感的原动力。
你能想象生活中失去朋友的滋味吗?删除掉朋友圈插件就可以感受到了。
当然,有时候我也经常刷朋友圈,看看我以前的朋友今天又推送了哪些讯息,当然我会跟你一样略过很多人,只停留一些想关注的人之上。结果我才发现我单方面的关注还是阻挡不了那突袭而来的陌生感。
看着朋友的状态,我常常会想:她最近过得真如照片上那般开心吗?她昨天去郊游了,看起来心不在焉样子?她昨晚的状态,看起来好像很累?如果我主动找她,她是否愿意与我分享她最近的喜怒哀乐?
这些乱绪就像那听不到的超音波,响烈却又无声无息。有时候我会想,明明以前我们是那么友好啊,我们开玩笑,谈梦想,聊八卦,一起抱怨和鼓励,可后来怎么就突然不联系了呢?难道是觉得彼此都不再那么重要了吗?生活环境的变更,是不是可以让曾经友好的ta变得随时可以抽离有关于我的生活?
生活使人变得麻木,它是不是真的迫使有些人不得不远离我们?这个问题,对谁来说也许也是个无解的约数,可以一直“约等于”,却永远不“等于”,谁也答不上来。
凄美的歌声有时候会歌颂寂寞的孤影,金色的向日葵有时候会驱散无尽的黑暗,喧闹的傍晚有时候会倒映疲惫和无奈,生活总是谱写着每个人独特的故事。我们总是流着汗水,苦笑着,脚步在人群里变得沉重,呢喃着,在深夜里变得无言。
我只想让虚幻变成现实,让某些相识过的陌生人不再陌生。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