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所读《庄子·大宗师》最后几章节,心有触动的几点,暂且记下。
且彼 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这是出自“孟孙才,其母死,哭泣不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的章节。词句有些难懂,是说唯独孟孙才觉醒,认为死亡有形体的变化而没有心神的损伤,有惊恐而没有精神上的死亡。生死都乃表面现象。这依然表现出庄子的生死观,形与神的关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不知道现在说话的人,是醒着呢,还是做梦? 耐人寻味,这又是庄周梦蝶的循环?形的一种表现,而神不灭。
另一章节,颜回悟道,每日益进,达至坐忘,并跟孔子解释何为坐忘。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颜回回答说:“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而孔丘“丘也请从而后也”,这段对话我尤为喜欢。为何?颜回是儒家,却跟他老师孔子讲:师父,我日益精进,忘记仁义礼乐而悟道坐忘了。他老师孔子说,既然这样,那让我也随你身后吧!
哈哈,岂不乐哉,道家之中,礼乐是一种形式,是外在东西。这告诉我们颜回悟道过程是由外而内逐渐摆脱束缚对的过程,他挣脱了外在的礼乐,再让心灵从仁义桎梏中解放,最后坐忘突破自我,进如物我不分,万物同化境界,到达这一境界,则可化为任何事物,不受任何拘束。所以最后孔子说,颜回你乃贤人,请让我跟随其后吧? 哈哈,儒与道? 庄子要说什么?自己去悟吧。
再回到对“坐忘”的研讨中来。何谓坐忘?道家所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坐忘是一种法门,也就是修炼而成的一种境界,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一种澄心味象、契合自然、心纳万物的精神状态。
今晚查了下,道教思想中竟然还有本《坐忘论》。摘录如下:
《坐忘论》是一部所有对道教了解比较深的人都耳熟能详的著作,司马承祯能够成为思想史上唐代最有名的道士,有一半的功绩要归于这部根本不是他写的书。而赵志坚另一部著作《道德真经疏义》,则只有残篇封藏于《正统道藏》之中,从其诞生之日直到今天,可谓知者寥寥,令人唏嘘。
《坐忘论》[赵坚]一卷。全书分「敬信一」、「断缘二」、「收心三」、「简事四」、「真观五」、「泰定六」、「得道七」等七部分,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著一物,入於虚无,心於是合道。因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其主静说对後来宋代理学家影响极大。
有机会,到一定时候也定拜读一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