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984)

详注《随园诗话》(984)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4-05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九·二五】

    学人之诗,吾乡除诸襄七汪韩门二公而外,有进士讳,字晴江者,《咏烟草五十韵》,警句云:“藉艾敲石,围灰尚拨炉。乍疑伶秉箭,复效雁衔芦。墨饮三升尽,烟腾一缕孤。似矛惊燄发,如笔见花敷。苦口成忠介,焚心异郁纡。秽惊苓草乱,醉拟碧筒呼。吻燥宁嫌渴,唇津渐得腴。清禅参鼻观,沆瀣润咙胡幻讶吞刀并,寒能举口驱餐霞方孰秘,厌火国非诬。绕鬓雾徐结,荡胸云叠铺。含来思渺渺,策去于于。”典雅出色,在韩慕庐先生《烟草》诗之上。又,《薄暮骤雨》云:“黑云留替西南来,狂飙挟势惊奔雷。夕阳仓卒收不及,划住半壁青天开。”句殊奇险。

    诸襄七,即诸锦(1686—1769),字襄七,号草庐,浙江秀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选金华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召试一等三名,授编修。官至左春坊左赞善。生平浸淫典籍,寝食均废,甘守寂寞。诗法黄庭坚、陈师道。自著有《绛跗阁集》十一卷,及《毛诗说》二卷,《通论》一卷,《补飨礼》一卷,《夏小正诂》一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汪韩门,即汪师韩(1707—?),字抒怀,号韩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年少时就工诗善文,名闻四方。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习国书,作《龙书赋》五十韵,李绂极为叹异,携入《八旗志》书馆存档。散馆,授编修,奏直起居注。闻母病假归。尚书张照为武英殿总裁,上疏荐举其校勘经史。后又受大学士傅恒推荐,入直上书房,复授编修官。未几,落职。客游畿辅,直隶总督方观承延请主讲莲花池书院讲席。会奉旨查核天下书院山长(院长),观承因以入奏。乾隆帝犹记忆,以“好学问”称之。闻而感涕,作诗四章纪其事。中年以后,一意穷经,诸经皆有著述,于易尤邃。著有《观象居易传笺》十二卷,《孝经约义》一卷,《韩门辍学》五卷,续编一卷,《谈诗录》一卷,《诗学纂闻》一卷,《上湖纪岁诗编》五卷,《上湖分类文编》十卷,又有《诗四家故训》、《春秋三传注解补正》、《文选理学权舆》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翟灏(?—1788),字大川,改字晴江,自号巢翟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藏书家、学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性嗜藏书,自经史外,凡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稗史说部、佛乘道诰等书,广加收罗。建书楼三楹,储书检校,名“书巢”,藏书家杭世骏亦记其“环堵之室,而卷且盈万。”作有《书巢记》,记其储书经过。撰述勤奋,至老不倦。目录学之书有《汉书艺文补志》,著有《四书考异》、《尔雅补郭》、《湖山便览》、《艮山杂志》、《通俗编》、《无不宜斋诗集》、《说文算经证》、《周书考证》等。以《通俗编》最为著名。《通俗编》共三十八卷,该书搜集经传民间通行语词,按天文,地理,时序等分为三十八类,约五千余条,不仅内容弘富,而且在辨析词语意义,考证其出处及流变等方面,十分出色,多得世人称赞。弟翟瀚,字莼江,亦好藏书,所收多善本。藏书印有“翟瀚之印”。

    籍艾,音jiè ài,意思是凭借(依靠、依赖)手里的艾绒。籍,读jiè时,即简化字“借”,《史记·陈杞世家》:“空籍五岁矣。”艾,读ài时,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艾蒿”。叶可做药材;叶子晒干制成艾绒,可用于灸疗,也用于燧石引火。

    敲石,指用火钢敲击火石。旧时取火工具火镰基本由三部分组成:火石,通常用燧石,若无燧石也可用鹅卵石充当。火绒,就是艾蒿的嫩叶,在春夏之末将其叶片采摘晾干后用手揉成絮状待用。火钢,即一小块硬度不太强的普通钢条,经热处理及打造成弯弯的镰刀形状成为火镰的主件。火镰利用了摩擦起火的原理。使用时反复让火镰与火石摩擦使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产生的火花点燃垫在火石下面的艾绒,放入细干草引火,或直接放入烟袋锅中点燃烟丝吸用。

    乍疑伶秉箭,复效雁衔芦。这一联诗的意思是:咋一看,疑似伶人手持箭矢,过一会,则又效仿大雁口衔芦苇。形象表现了抽烟人用烟杆抽烟的模样。按:乾隆时,民众主要是抽烟叶,与后来的鸦片烟不是一回事。

    似矛惊燄发,如笔见花敷。这一联诗的意思是:点着的烟杆,烟锅里的火焰一亮一暗,既像武士掌中长矛头上着了火,又像文人手里毛笔尖上生了花。

    苦口成忠介,焚心异郁纡。这一联诗的意思是:苦口的烟味仿佛成了忠诚介直的臣子良言,焚心(双关:亦指点燃烟草)的烦恼感觉不到郁纡了。郁纡,音yù yū,在此意思为忧思萦绕貌。这一联表达了吸烟者的心理感受。

    苓草,苓是药草名。茯苓、猪苓皆简称苓。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植物。猪苓是枫树苓,生于枫根下的一种植物。二者均可入药。本条诗话中为啥说“秽惊苓草乱”?因为猪苓的土名叫“野猪粪”。取名为“野猪粪”,是因为它看起来真的很像野猪的粪便,并且它从不单独生长,就像母猪抱崽一样,一旦发现就是一大窝。在有些地方也叫它地乌桃、猪灵芝、猳猪矢、猪茯苓等,外观形象实在是污秽不堪。当然,外形丑陋耽误其中医中是一种相当著名的药材。

    碧筒,音bì tǒng,意思为荷叶柄。亦指“碧筩杯”,即“碧筒杯”、“碧桐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於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宋·窦革《酒谱·酒之事三》引作“碧筒杯”。明·杨慎《碧桐杯》:“唐人《碧桐杯》诗:‘酒味杂莲气,香冷胜於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碧筒杯颇有奇趣:荷叶柄中空,荷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众人持柄吮饮。而在烟草传入中国后,荷叶柄亦被作为烟具使用。清·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天无弃物,不特房(莲房)可涤砚,因留其蒂,簪刺之,令与柄通,纳淡巴菰(西班牙语tabaco的音译,即烟草),劝余噏之,曰:‘此名碧筒,方相称耳。’”

    清禅参鼻观,沆瀣润咙胡。这一联诗的意思是:清水鼻涕挂在鼻子上,粘稠痰液淤在喉咙里。清禅,本有“风露清禅”一说,而人感风露则易留鼻涕;沆瀣,hàng xiè,本指夜间的水汽,露水。也有成语“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借指痰液,一语双关。

    幻讶吞刀并,寒能举口驱。这一联诗的意思是:(抽烟者)吐烟表演之奇幻令人惊讶到可以与“吞刀”魔术相提并论,身上寒冷的竟然可以抽袋暖和暖和。

    餐霞,音cān xiá,意思指餐食日霞,喻修仙学道。《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列仙传》陵阳子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三国·魏·曹植《驱车篇》:“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黄节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明·张居正《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本条诗话中的“餐霞方孰秘”,“餐霞”借喻抽烟时吞云吐雾,而“餐霞方”,则变成了修仙学到的秘方(诀窍),而这一“方”字,又可以作“地方、方域“理解,与下一句的“厌火国”对仗,实在巧妙。

    厌火国,《山海经》中的虚构国家。厌火国人形貌像猿猴,皮肤黝黑如炭,并能从口中喷出火苗。这都是因为平时他们以炭石为食物的缘故。厌火国更有一种食火兽,形状像狗,名叫“祸斗”,它能像当地的人一样喷火。《山海经》:厌火国在其国南,(其为人)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东。按:厌火国的“厌”字,是满足的意思,即满足于火的国家。“厌”是“压”的古字,本义为覆压。在古文献中,“厌”常假借为“猒”,意思是满足。猒,左上是“口”,左下是“肉”,右部是“犬”,表示狗吃饱了肉,已经满足。后来在上面加厂(hǎn)作厌,表示向下用力,这个意思再造压。“厌”指饱、满足、讨厌等意思,在饱、满足义上,又造餍。 吃饱了东西,就不再想吃了,满足了。所以“厌”引申为满足,现有成语“贪得无厌”。过份的满足就在心理上产生不喜欢的感觉,这就是嫌弃、厌倦的意思。由嫌弃、厌倦的意思再引申为讨厌、厌恶(wù)。

    于于,音yú yú,释义:1、自得貌。《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成玄英疏:“于于,自得之貌。”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宋·沈辽《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之一:“始来齐山秋正肃,山间于于太古俗。”2、相属貌。元·蒲道源《闲居记事》诗之一:“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3、多难貌,屈曲貌。汉·扬雄《太玄·饰》:“白舌于于屈于根。”范望注:“于于,多难之貌。”司马光集注:“于于,屈皃(貌)。”

    含来思渺渺,策去步于于。这一联诗的意思是:烟杆含到口中,心旷神怡,思绪渺渺,万事无忧;抽烟后杖策而去,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韩慕庐,即韩菼(1637—1704),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今苏州)人。性嗜酒。顺天乡试时,尚书徐乾学取之遗卷中。康熙十一年(1672)入国子监做监生。康熙十二年(1673)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修《孝经衍义》百卷。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讲、侍读,礼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菼,音tǎn。按:韩菼极度嗜烟,曾作《咏烟草》诗四首,但似已失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9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yl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