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在家玩久了,这一回要去家塾上学了。今天就来聊聊宝玉上学前告别亲人们的情形。
与往常表现得“最喜在内帏厮混,极恶读书”不同,宝玉这一回是急着去上学。
可不要以为他热爱读书,其实只是急于要和秦钟相会而已。一句话,他去上学,其实相当于和朋友一起去星巴客看书,交际的意义大于学习的意义(如果说不完全为交朋友而去的话)。
不过这个意思他是不会说出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读圣贤书去的。所以也挺郑重其事,要跟家里人告个别。
在这告别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特别是袭人、贾政和黛玉三位。下面就简单说一说。

01袭人:关心读书,更关心身体
袭人向来是鼓励宝玉好好读书的,宝玉要去上学这天早上,她“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到底周到;不过,收拾停当后,却又“坐在床沿上发闷”。
这是为什么呢?
宝玉是极关心女孩儿们的人,看到袭人闷闷的,就猜测她是因为自己上学去了她们冷清了而“不自在”了。
这个猜测被袭人否认了。我猜想宝玉所猜应该是其中一点,不过属于次要,她考虑的不少:
“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究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玩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功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
概括一下,袭人是在说,读书是必须的,身体也很重要,闲了多想想我们,不要在外面贪玩,小心被老爷逮着挨骂。
袭人还交代宝玉:
“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

唠唠叨叨说了不少。她实在是不放心宝玉,更不信任那些小厮。
而宝玉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袭人说一句,宝玉应一句。
也许是好好地在听,也许是心不在焉,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还要袭人“放心”,他在外面自己“都会调停的”,还叫她们闷在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着才好”,也不知是怕袭人她们闷,还是怕林黛玉闷。
是不是像极了一个年轻妻子叮嘱要出门的丈夫?我总觉得这是《红楼梦》里最温馨的场景之一。
02贾政:关心学习态度和成绩
贾政的表现可就大异了。
儿子要去上学,父亲应该高兴并好好勉励几句才对,按这个标准的话,贾政的表现就太出乎意料了。当时贾政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说闲话,宝玉一报告要上学去,贾政竟“冷笑”道:
“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乍一听,分明是在挖苦和嘲弄宝玉嘛!不知内情之人还会以为贾政对宝玉根本没有什么期待;但结合全书来看,其实恰恰相反,他其实是挺欣赏自己这个儿子的。
但贾政是个传统严父形象,并且从更高的要求来看,宝玉也的确显得不求上进,以前的上学表现应该也值得商榷,所以就以一种“看透了他”的口气来说话,警告宝玉可不要拿名为上学实为玩来糊弄我。
说到底,贾政对宝玉是很关心的,骂过了宝玉,马上又叫跟着宝玉的李贵(奶妈李嬷嬷的儿子)来训话:
“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到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
话是呛了一点,实则在提醒李贵,不要名为陪上学实为陪玩,教得宝玉没读什么书,倒学了些“精致的淘气”。
我怀疑这个词李贵是不懂的,但是没关系,只要他听得懂“揭了你的皮”就行了。当然,这也不是要贾政的重点;在听李贵说宝玉念了“第三本《诗经》”时,他告诉李贵:
“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贾政跟我们现在许多家长一样,是个实用主义者,目标是科举考试,所以“闲书”是不主张读的,先把应试科目搞好再说。
所以说,贾政看起来看不上宝玉,其实对他的学业重视得很。
03黛玉:懂宝玉心思,不当回事
与林黛玉的告别是最轻松的。
当时黛玉正在窗下梳妆,宝玉一说要上学去,她笑着说:
“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满满的“祝福”是吧?其实黛玉在调侃宝玉呢!她明明知道,宝玉是不喜欢“仕途经济”的,对上学并不热衷。
她估计不知道宝玉这么乐颠颠地要去上学完全是因为秦钟,但肯定知道宝玉去上学真的是“玩”的成分很大。

所以她偏开宝玉的玩笑,不像袭人那样“发闷”,也不像贾政那样“认真”。
而宝玉也表明了他更关心什么:
“好妹妹,等我下了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
上学跟秦钟玩,放学还得来跟黛玉玩。
为这些事还“唠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毕竟与黛玉一起玩这件事太重要了啊!
有意思的是,黛玉故意叫住宝玉:
“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来?”
这仍是玩笑,与袭人交代宝玉向其他家人去辞别完全不同,并且不含什么醋意。
黛玉清楚宝玉是不会去向宝钗辞别的,因为除了亲疏因素,完全可以预料宝钗将会对他说些什么。也正因此,黛玉的话里虽然透着敏感,却并没有多少酸味。

也就是说,林黛玉对宝玉上学的反应很“平淡”,只是可能令我们意外,却只因她深懂宝玉这个人。
果然,“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以为妥否,欢迎讨论!
《红楼梦》故事精彩纷呈,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别人,看到社会,看到人性,非常值得品读。如果尚未读过,或者家中未有一部,建议抓紧购买阅读,早读早受益,并且无论何时读起都不会迟!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